祭祀方式
按照傳統習俗,世界各國人們會在清明節或祭祀的節日前後為親人上墳祭掃,並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舊習俗表達懷念之情,但這一方式具有噪聲擾民、污染環境、還帶來火災隱患、紙灰清理麻煩等不利因素,與越來越與講求環保、文明的時代精神不合拍。所以現在有關部門對墓地祭祀方式給予了規定或限制,將不符合現代精神的老傳統方式都取消或部分取消,取而待之的是:獻花、植樹、朗誦、摺紙船、“天堂信箱”(意思就是:墓園免費提供的專用信箋和筆,書寫對親人的懷念,寄託親情和哀思。)、網上祭奠(就是在祭奠網頁上點擊滑鼠為親人獻花、上香、點燭、獻水果、點歌等。)……這些文明祭奠方式。社會背景
低碳生活並不是新的話題,在2008年有媒體炒作低碳概念時,有些人就曾在低碳生活方式上有所打算的,不過更多的人則以為,低碳也者,說起來很時髦,但又很遙遠,只是政治家、綠色環保組織人士們的事情,自己犯不著杞人憂天。其實不然,低碳生活與中國自古以來所倡導的勤儉節約大有關聯,在節約方面越主動就越低碳。2009年12月,全球焦點無疑都集中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雖然大會議程幾起幾落,但是低碳消費,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卻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冬去春來,“春分”已至,清明節這個傳統的祭奠節日即將到來。清明原本可以讓我們追尋記憶中舊日的足跡,找回曾經的朝夕相處,傷懷感動,百感交集。然而,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布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而隨著全球變暖,健康環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過一個低碳、零碳的清明成為現代人們的希望。“零碳祭祀”不僅是一個時尚的話題,更是一種道德的選擇,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宣布了很高的減排目標,單位產值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0%,對於中國的普通一員來說,這將是沉重的壓力;但是在已開發國家眼裡,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一的排污大國。比如中國每年要生產5億噸鋼鐵,每年要燃燒30億噸煤炭,這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發展現狀
清明到,追思先人、教育後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讓我們習慣於抓住這樣一個日子,採用各種形式來寄託我們的哀思。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祭祀之風悄然興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接受,一些人不再扶老攜幼、熙熙攘攘地去墓地憑弔,而是通過網際網路,獻一束鮮花,送一段鏇律,點一支跳動的蠟燭,記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懷。網路祭祀的興起,標誌著具有時代氣息的文明祭祀方式的誕生。零碳祭祀是藉助網際網路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先人。它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
提出呼籲
“網際網路森林”最早是在2009由互動百科攜手NGO組織及網際網路行業聯盟共同發起的一場公益活動。該活動以網際網路為平台,通過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用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改善全球氣候,保護全球生態環境。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誠邀您參與互動百科與CNTV聯合發起的2011網際網路森林--零碳祈禱活動!
清明原本可以讓我們追尋記憶中舊日的足跡,找回曾經的朝夕相處,傷懷感動,百感交集。然而,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在這個追思感懷的日子裡,汽車排起了長龍,山火也可能伴著焚香燒紙而至。
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我們的哀思。低碳減排,共度一個“清明”的清明。在這裡,沒有嗆人的煙霧,沒有震耳的聲響,輕點滑鼠,寫下你的思念和祝福,2011網際網路森林——零碳祈禱,開啟你我的低碳生活。
數據支持
根據北京市民政局預測,今年掃墓人數將達到300萬人。
1. 如果全部都開車的話,按40公里/人,3人/車,車為中油耗的小型車(油耗介於8-12L/100Km)。預計排放9812噸CO2
2. 如果全部乘坐公交,按40公里/人,預計碳排放為1560噸CO2
3.如果自駕車改為乘坐公車的話,能夠減排8252噸CO2的排放,需要栽植22546株樹木才能吸收掉300萬人自駕車而不是乘公交去掃墓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 按照平均每人燒紙100g計算,預計燒紙300噸紙張,按照消耗1噸紙排放3.5噸 CO2計算,預計碳排放為1050噸CO2,中和這些二氧化碳需要栽植2868株苗木。
社會評價
慎終追遠,不忘先人,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每年到了清明時節,由於人們外出掃墓時間集中,往往造成交通擁堵,為此釀成交通事故的也不在少數;而且採用燒紙錢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導致紙錢亂飛,灰燼遍地,甚至引發火災,致使清明時節“火紛紛”的現象非常突出。最近幾天媒體關於森林火災的報導異常之多,這些火災雖不完全是清明祭祀所引起,但至少可以說明清明時節恰恰是森林火災的易發、多發時期。而採用零碳祭祀把祭祀活動放到網上則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零碳祭祀把祭祀活動放到網上對於身在異鄉的人們來說,是最可寬慰的了。當前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強,在外工作的人們,可能因為路途遙遠,加之清明並不是法寶節假日,一些人往往並不能如願以償地回到家鄉祭祀親人,採用網路祭祀便是最好的選擇了。也許有些人會對網路祭祀的虛擬世界是否顯示誠意心存疑慮,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網路祭祀不僅保留了傳統祭祀的一些外在形式,比如憑弔、獻花等,更發展了祭祀親人的內涵,用網際網路方式記載先人的生命歷程與精神信息,其誠意不僅毋庸置疑,而且更體現出祭祀的本質——追思先人、教育後人。
網路祭祀畢竟是一種創新的祭祀方式,現在多為年輕的網路一族所採用,要在全社會形成一股風氣,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網路祭祀網站的支持力度,納入現實世界的公共服務之列,最好不要運用收費的方式來阻止這一文明祭祀方式的前進步伐;同時黨政機關及其幹部職工應帶頭採用這一文明祭祀方式,這樣不僅可以產生示範效應,還能夠帶來一股清明祭祀的清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