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文昌宮位於國家園林城市——淮北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臨渙鎮境內。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中有句話:“攻銍、酇……,皆下之。”這裡所說的銍城就是現在的臨渙。臨渙文昌宮始建於唐代,原名尚書宮,又名藏書宮。是一組略帶徽派建築風格的民居。灰牆灰檐,紅方格窗欞。武則天繼位後,授旨全國各地將尚書宮改為昌帝廟,這時的臨渙文昌宮也就隨著改稱臨渙昌帝廟。武則天出巡江南的時候 ,昌帝廟又被大興土木地改造為一座行宮。宋朝末年,隨著全國的大趨勢,臨渙昌帝廟又易名為文昌宮,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臨渙文昌宮原是多重主房、庭院、耳房組合鋪展、面積較為寬大的院落,後為世人相繼改建。現存的文昌宮青磚灰瓦,坡頂結構,古樸曲雅,分南北中三進庭院,占地2170平方米,有殿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面房及過道5間,計16間房屋。從外表看,臨渙文昌宮的建築體現的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小巧玲瓏,不粗獷張揚,不盛氣凌人,如同當地出產的名菜醬培包瓜,它的獨特味道,是需要透過普通的包裝和平實的表面細細地品咂的。
發展歷史
唐宋時期,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這是一條太過狹窄的羊腸小路。為能順利取得功名,人們自然會轉向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主管人間功名利祿的文昌神星就顯得異常明亮了,成為了眾多學子和文人士大夫真誠拜褐的神靈。 那時,臨渙文昌宮裡常常跪滿了求取功名的學子們,最熱鬧的時候,當數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三。這是文昌誕辰紀念日,當地官府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文人學士都要到文昌宮裡奉祀神靈,供奉祭祀大典和吟詩誦文活動形成了熱熱鬧鬧的文昌大會。
歷史上的文昌形象雍容慧顏,騎著白驢,有兩個童僕陪伴。臨渙文昌宮初時供奉的文昌形象是朝廷大員氣度的坐像,長須、慈眉、慧眼,頭戴飾玉官帽,身穿覆屐長袍,十足的書生氣。幾位貼身童僕侍立左右,更襯托出他高貴不凡的氣質。宮中牆壁上還粉飾著獨占鰲頭、蟾宮折桂等種種吉祥圖案,營造出一派金榜題名的美好意境。文昌宮成了歷代讀書人的許願福地。
白居易在寓居宿州符離東林草堂時,與符離五子一起遊覽臨渙,曾逗留在文昌宮裡,和當地的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對。詩人孟浩然,也曾泛舟澮河,遊覽臨渙,拜會裴明府,焚香文昌宮。
文昌 宮的大門坐西朝東,上有出廈翹角筒瓦鋪面的馬鞍式頂脊,象一隻振翅欲飛的老鷹,孤獨中似乎在炫耀著什麼,也像在提防著什麼。連線牆體又突出其外的木質花格窗欞緊接其下,既起著支撐頂脊的作用,又起著裝飾美化作用,纖細的木條瀛弱中透著堅毅,侵損中彰顯著不屈,這不也是一種靜態的力與美的和諧統一嗎?四合門穩穩地站立著,朱紅色,它占據著、遮掩著同時也護衛著同一個洞口。大門兩邊連著青磚壘砌的院牆,那綿延開來的似乎又不止是院牆…… 走進門來,正對門是一塊文昌宮碑記。大門內側兩邊各有一條小道,右邊的通向北面的房舍,小道邊是一口水井,水井的四周隨意堆放著幾塊青石。左邊的連著一個拱形圓門。
淮海戰役開始前,這裡是中原野戰軍司令部駐地。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電令成立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人組成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陳鄧3人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鄧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這裡便成為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駐地。11月23日,指揮部駐地根據戰事需要由臨渙文昌宮遷至臨渙集東南的小李莊。 文昌宮藏書閣東側的堂屋,是鄧小平的工作室兼臥室。一張木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馬燈茶壺,簡簡單單。鄧小平同志在文昌宮用的是一床帶彈洞的被褥。那是在魯西南戰役時,在駐地丁官屯遇到敵人突然轟炸,敵機的掃射把鄧小平的被褥打了5個洞。幸虧小平撤離得快,才沒有受傷。被褥用的是太行山織的土布,用草木灰染的。
北院為總前委指揮部會議室、秘書處及劉陳鄧首長住處,東跨院為伙房和後勤處,南院是參謀處、作戰處、機要處、通訊處舊址。 據當時負責警衛的同志回憶:文昌宮的後殿是首長開會的地方 ,開會時,首長們呈扇形坐在方形的會議桌前,會議桌是兩個方桌拼在一起的。而小平同志在每晚睡覺前,都要在東廂房屋山角用兩盆冷水沖澡。那裡有一個小凳子、幾塊磚墊腳。他在睡覺前喜歡打牌,抽的是寶豐煙。當時他隨身背的挎包內通常裝有3件東西:一是地圖,二是紙牌,三是紙菸。
陳錫聯將軍曾在《截斷徐蚌線 會戰雙堆集》這篇回憶錄中寫道:“鄧小平說,淮海戰役關係到中國革命的進程,必須全力以赴,不惜任何代價,堅決大膽地去奪取戰役的勝利。”這也正是鄧小平同志在文昌宮指揮部作出的決斷。
文昌宮現 設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紀念館按照《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的國家標準,不斷打造景區的硬體和軟體設施,使景區在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衛生、綜合管理、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質量明顯提高,先後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目前,紀念館占地面積5436平方米,館內開設總前委舊址原狀陳列、史料陳列、實物陳列等三大塊內容,館藏革命文物200餘件。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設有總前委舊址原狀陳列、史料陳列、實物陳列等三大塊內容,館 藏革命文物200餘件。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2001、2007年三次被列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為全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2008年3月免費對外開放,年接待遊客量約10萬人次。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2A級旅遊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