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地震台

文昌縣革委會於1976年8月在文昌縣北部的鋪前鎮設臨時地震台站。由於交通不便,1976年12月文昌縣革委會決定就近在距縣城6公里的青山嶺腳下的竹琅農場選點建台。

文昌地震台建於1976年8月,原文昌縣革委會在海南行政區政府地震辦公室的指導下,在文昌縣北部的鋪前鎮設臨時地震台站,安裝了一台單分向短周期地震儀,記錄了一些小的地震,提供了該地區地震活動的有效數據。由於鋪前鎮距離文昌縣城約70多公里,通訊和交通不便,且台基較差,干擾較大。為了便於領導和管理,1976年12月文昌縣革委會決定就近在距縣城6公里的青山嶺腳下的竹琅農場選點建台。

該處台基條件很好,干擾小,經測試,放大倍率可達9~10萬倍,記錄的地方震和近震震相清晰,初動清楚。竹琅地震台從1977年1月開始一直工作到同年10月,因農場無交流電源可供使用,台站配備人員少,只有兩人,來往縣城全靠腳踏車,長期工作和生活不便,遂請原廣州地震大隊在縣城就近選點另建台站。經在縣城紫貝嶺山腳下有岩石出露的地面上進行測試,台基放大倍數為3.0~4.5萬倍,記錄震相較清楚,基本滿足建台條件,同意在該處建台。首先建臨時簡易工作房。從l978年11月起進行地震觀測。1979年該縣正式成立縣地震辦公室和縣地震台。地震台與地震辦公室合署辦公,定編6人,共同承擔縣地震辦公室和台站的工作任務。縣裡撥款建設一幢兩層樓作為辦公、住宿和儀器工作用房,計180平方米。另建拾震器(擺)用房一間,計6平方米,廚房4間,計40平方米。安裝供水管道和供電線路,極大改善了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從1978年11月至l982年2月使用的儀器為短周期單分向地震儀及蘇制維克開型拾震器(擺),67A型電子放大器和單分向熏煙記錄器。l982年3月,更換為573型三分向短周期地震儀,換國內研製的65型拾震器,使用SY-2型石英鐘作為記時器,通過短波收音機接妙中央標準時間核對。放大器和記錄器仍分別為67A型放大器和63A型熏煙記錄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