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山東省寧陽縣文廟]

文廟[山東省寧陽縣文廟]

寧陽文廟,創建於元大德初年(129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為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而建造,是泰安市唯一的一處尊孔、祭孔廟宇,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優秀建築;市級文明單位;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簡介

寧陽文廟欞星門 寧陽文廟欞星門

寧陽文廟位於山東省寧陽縣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近4000平方米,西與原縣政府毗鄰。據清鹹豐元年《寧陽縣誌—學校》載:“廟址舊縣署也,元大德初,縣署西遷,乃建廟於此。”經過明清、民國及後來的多次重修和擴建,形成了較為規範的縣城文廟建築群。

寧陽文廟遺留有很多珍貴碑刻,是研究各朝代尊孔、崇尚儒學的實物資料。主要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的聖旨碑、有元至正二年(1342年)《重修宣聖廟碑記》隸書石碑、清康熙十年(1671年)《優免四氏聖裔雜差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廟學記》、還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文廟碑記》。這些碑刻,是解放初期被推倒埋入地下,修復文廟時清理出來的,保存基本完好。

新中國成立時,縣都仍保存有文廟。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寧陽文廟是泰安市僅存的。在省內縣城中,象寧陽文廟保存這樣完整的也是所剩無幾。後來,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對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鄉賢祠、名宦祠等進行了全面搶救修復,目前搶修工程仍在進行中。1994年,泰安市政府公布寧陽文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5月山東省建設廳、文化廳公布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築。200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寧陽文廟由前、中、後三院組成,貫穿南北一條中軸線上,主次分明。

前院有木結構欞星門(1954年倒塌,今已修復完成),為文廟的大門。門前有照壁,門外東西各有一通《下馬碑》,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個楷書大字。欞星門裡有磚砌半月形泮池,泮池上橫擔一座單孔石拱狀元大橋。過去只有中了狀元才能從橋上通過,其他人只能繞池而行。泮池東西兩側為東華門、西華門(今無存)。

中院為文廟主體建築院,是祭祀孔子及先賢先儒的場所。建有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兩廡和大成殿。大成門為清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兩間,硬山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染架斗拱飾彩繪,置三道木板大門,中間大門懸持雕龍雲金字“大成門”匾額。大成門左右宦祠、鄉賢祠各3間,灰瓦硬山頂,供奉與寧陽有關的鄉賢、名宦之士。

大成殿為明代建築,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並供奉“四配”、“十二哲”。飛檐翹角、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宮殿式建築。東西長22.6米、南北寬10.8米、通高11.1米。飾大點金旋子彩繪,殿內梁架飾墨線彩繪。前檐廊內懸御書匾額3方,右為鹹豐元年“聖神天縱”、中為嘉慶三年“聖集大成”、左為同治元年“德齊幬載”金字木匾。大成殿兩側東西廡各七間,頂覆灰瓦,下有紅柱長廊。

後院為明倫堂(存有建築址),形成了前廟後學的建築結構布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