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語言中介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學語言中介論

王汶成的博士論文《文學語言中介論》從醞釀到寫作,再到付梓出版,前後經歷了五個年頭。論文的選題是1996年由已故狄其驄教授根據學科發展的要求為汶成確定的。但十分遺憾的是,狄老師於翌年6月不幸逝世。王汶成由我指導繼續完成學業。從那時開始,汶成就一邊學習,一邊收集資料寫作論文。直到2000年4月,寫成初稿,並順利通過答辯,得到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評價。因論文質量較高,被學校評為優秀博士論文並獲獎勵。而論文的有關篇章也已在《文學評論》等重要刊物發表。在此基礎上,汶成經過反覆修改補充,特別是今年暑假在酷暑中的艱苦工作,終於完成書稿。

我之所以詳細敘述這樣一個過程,意在說明,王汶成的《文學語言中介論》不是應時之作,更不是急就之章,而是艱辛勞動的學術成果。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汶成的這部書稿在當前眾多的文學語言研究論著中又有其獨特的學術價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西方當代"語言學轉向"中大量成果的介紹,我國出現了不少相應的論著。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見者,但更多的僅是引介性質,有的則是生吞活剝,人云亦云。但汶成的《文學語言中介論》則是一部具有自己獨特價值的有關文學語言的力作。其獨特的價值就在於,他針對當前文學語言研究的實際,在流行的"載體論"、"本體論"與"客體論"之外,運用綜合研究的方法,著重提出並闡發了"中介論"的理論觀點。汶成所論述的"文學語言中介論",既克服了載體論、本體論與客體論的局限,又吸取其營養,並建構了語言作為世界--作者--讀者之中介的嶄新的文學理論體系。尤為可貴的是,汶成緊密結合中國傳統文論中有關文學語言研究的理論資源,從而使其"文學語言中介論"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這也應該是汶成對文學語言理論研究的重要貢獻之一。此外,作者還緊密結合創作實際,將他的"文學語言中介論"廣泛運用於詩歌、小說、戲劇與散文的語言研究中,從而使之理論具有深厚的實證根據。

當然,"文學語言中介論"是汶成運用綜合的方法而取得的科研成果,較之其他各論更加全面和深入了。但綜合方法的運用也面臨某種危險,即在綜合的全面中有可能走向"中庸",從而消弭有關研究的鋒芒。如何既要做到"綜合",同時又保留其鋒芒,實在是理論研究的永恆課題。這正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但無論如何,"綜合"是一種方向,而汶成在"綜合"之路的艱苦跋涉中又的確取得了重要成績。我相信,汶成會繼續努力,取得更加重要的成績。

作者簡介

譚好哲,1955年 12月生,山東棲霞人。山東大學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系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現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常 務副主任。自著《感性的超越》和《文藝與意識形態》二部,另主編或與人合著《文藝學前沿理論綜論》、《馬克思恩格斯藝術哲學》、《中國文化概論》、《偉人的詠唱》等著作十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論著獲省部級獎勵十餘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走向文學語言的綜合研究

一、語言的時代

二、文學語言研究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三、文學語言的綜合研究

第二章 對象的界定及方法論、文學觀、語言觀前提

一、對象的界定

二、方法論

三、文學觀

四、語言觀

五、研究的問題及其邏輯構成

第三章 語言在文學中的地位

一、對已有的三種文學語言觀的評析

二、語言的文學活動中的中介

第四章 文學語言的結構

一、文學語言的文本結構

二、文學語言的生成結構

三、文學語言的讀解結構

第五章 文學語言的特性

一、文學語言的基本特性

二、文學語言的自指性

三、文學語言的曲指性

四、文學語言的虛指性

第六章 文學語言的文體類型

一、關於文學文體

二、敘事的小說語言

三、抒情的詩歌語言

四、對話的戲劇語言

五、自由的散文語言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