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審美論的自覺:文學特徵問題新探索》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的複合結構/96 二、文學審美特徵論的形成/111 四、文學審美特徵論的價值觀/123

圖書信息

書名:文學審美論的自覺:文學特征問題新探索
作 者:童慶炳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ISBN:9787303112760
開本:16開
定價:49.80元

內容簡介

質疑文學形象特徵論、別林斯基的失誤、文學反映具有審美屬性的生活、三十年討論概觀、關於創作客體的審美屬性、關於創作主體的審美把握、文肇的對象和內容是整體的、具有審美屬性的社會生活、藝術形象是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等內容。

作者簡介

童慶炳,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理論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中心研究員、學術顧問。長期致力於文藝理論和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文學概論》《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文學創作與審美心理》《文體與文體的創造》《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現代學術視野中的中華古代文論》等2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現代心理美學》獲首屆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著作成果二等獎,《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獲北京市社會科學獎一等獎,主編的高校教材《文學理論教程》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多部專著獲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獎。

圖書目錄

上篇文學審美特徵論的提出
關於文學特徵問題的思考
一、質疑文學形象特徵論/3
二、別林斯基的失誤/6
三、文學反映具有審美屬性的生活/12
文學與審美
一、三十年討論概觀/19
二、關於創作客體的審美屬性/25
三、關於創作主體的審美把握/31
文學審美反映論
一、文學的對象和內容是整體的、具有審美屬性的社會生活/41
二、藝術形象是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45
三、典型形象——文學中最成功的藝術形象/50
審美場
一、文學的藝術特性——文學的“格式塔質”/56
二、文學審美場的內涵和實現/60
三、審美場在文學作品中的形態/65
關於“文學性
一、“文學性”術語的提出/79
二、文學審美特徵論對“文學性”的理解/82
三、“文學性”在具體作品中的表現/84
審美意識形態論的再認識
一、面對六種文學觀念/90
二、審美意識形態論的整一性/93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的複合結構/96
新時期文學審美特徵論及其意義
一、文學審美特徵論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107
二、文學審美特徵論的形成/111
三、文學審美反映論和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的理論特點/119
四、文學審美特徵論的價值觀/123
五、結語/129
中篇文學審美特徵論的展開
意識形態與文學藝術
一、意識形態的詞源與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性改造/133
二、社會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關係/139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是否可能/140
實踐是“審美”與“意識形態”結合的中介
一、文學審美特徵論的歷史語境與問題意識/145
二、“審美”與“意識形態”的組合的合理/149
三、實踐在形成文學審美意識形態中的意/153
審美意識形態與文學文本批評
一、審美意識形態與意蘊/159
二、陶淵明的《飲酒》與審美意識形態話語/165
三、曹雪芹筆下的妙玉、她的茶杯及審美意識形態話語/168
文學與文學語言,
一、語言在文學中的地位和功/170
二、面對審美體驗時的語言痛——/177
三、文學語言的深層特-/179
下篇審美心理與文學創作
經驗、體驗與文學
一、經驗與體驗的區別及其對文學的作用/187
二、體驗與文/89
三、體驗在文學活動中的美學功/197
藝術趣味與社會心理
一、藝術趣味的特點、功能和系/204
二、藝術趣味與社會心理的互動關係/212
三、藝術趣味的最佳化和健康社會心理的/216
作家的童年經驗及對創作的影響
一、童心和詩心結構的對應關係/221
二、童年經驗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方式/226
三、社會化與保持童心/235
“童心說”與“第二次天真說”的比較
一、“童心說’’的理論假設和美學內/238
二、“童心說”與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說”/244
三、“童心說”的現代意義/249
文學的結構原理及審美心理學的根據
一、文學結構與生命結構/252
二、生命的有機整體性與結構的有機統一原理/255
三、生命的靈性與結構的主題原/263
四、生命的流動性與結構的節奏原/265
審美是人生的節日
一、人的審美活動是怎樣形成的/268
二、實現人的審美活動需要什麼條件/272
三、為什麼審美是人生的節日/280
美學散步
一、從“斷片的人”到“完整的人”/282
二、主體心理意象的詩/288
三、心理定向與美的幻覺/293
四、與天地萬物相往來/299
五、換另一種眼光看世界/305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