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的原理

文學理論的原理

《文學理論的原理》共分為作品之場;作品之體;作品的展現與及物性;作品的自立性、體裁、作者的讀者四部分。《文學理論的原理》從哲學、歷史和修辭學的多重視野,翻檢歐洲文學的重大文類(lesgrandsgenres)、重要詩學和文學思潮。第一部分聚焦於作品之場;第二部分探討作品之體;第三部分解析作品之行;第四部分論述作品自立性、體裁、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文學理論的原理》是西方高校文學研究的必讀書,翻譯者是著名教授史忠義先生。

內容簡介

《文學理論的原理》作者是讓·貝西埃是巴黎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長。《文學理論的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發現文學研究的危機與人們對作品的某種盲視相關,這種盲視又與文學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讓·貝西埃(Jean Bessiere) 譯者:史忠義
讓·貝西埃,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榮譽會長,在歐美多所大學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學及其修辭學》(PUF,1999)。《文學有何地位?》(PUF,2001)、《文學理論的原理》(PUF,2005)、《法國作家發生了什麼?》、《從阿蘭·羅伯—葛利耶到喬納森·利特爾》(PUF,2006)和(《當代小說或世界的問題性》(PUF,2010)。
史忠義,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6年畢業於西安外語學院德法西語系。1985年赴瑞士留學,1992年獲瑞士洛桑大學文學博士,1996年獲巴黎索邦大學文學博士。致力於中西比較文學、比較詩學和中西思想比較研究。著有《中國現代詩人郭沫若的西方浪漫主義傾向研究》、《中西方夢的文學功能的比較研究》、《20世紀法國小說詩學》、《中西比較詩學新探》等。重要譯著有《詩學史》、《20世紀的文學批評》、《問題與觀點:20世紀文學理論綜論》(與田慶生合譯)、《熱奈特論文集》、《言語行為哲學》等。合作主編《人文新視野》叢書,組織並主持了《尤瑟納爾文集》(7冊)、《經濟學詞典》的翻譯工作。

圖書目錄

總序(欒棟)/1
一部以邏各斯和秘索斯為突出特點的文學理論的原理/1
導語/1
第一部分作品之場
作品的“放棄”、展現、量值和事實/6
信息與陳述/14
直接性、媒介性、參與性/20
修辭類悖謬、交際、作品之場和問題域/25
作品與貼切(中肯)問題/29
作品的展現和行動/33
第二部分作品之體
第一節製作與自製/38
製作、標記、區別/39
類型和情形的雙重性/44
自製/48
組成(創作)與自製/49
作品內接用遊戲和標記遊戲的語象化/51
意指的矛盾性和內聚性/53
自製、相異性、量值、再現的權利/56
自製與反拘泥化,作品的界限與可能性/58
文學自身的體裁屬性與文學體裁/64
第二節製作和自製的雙重性,貼切問題/68
“納入型排除”,作品與外圍的界限,潛在的外延,貼切問題/68
貼切問題,意義,交際/73
第三部分作品的展現與及物性
導語:作品與其信息和形式外圍不可能擁有共同場域/76
第一節展現與真實之語言建制和社會建制的語象化的顛覆/81
真實之語言建制的語象化的顛覆與真實的採納權/81
真實之社會建制的語象化的顛覆與作品的採納權/87
論作品內容與其存在理由相分離的正確使用/94
第二節作品是一個完整場/95
對無知的交際/96
遠近形象的顛覆/101
作品的落實/108
第三節作品的及物性/109
作品的重言性與及物性/110
障礙與意外/1lO
裝點,形式,類型/117
展現,作品的宗旨與及物性/120
及物性,摹仿說,標誌/124
及物性,再現說,參照系/127
真實事件、時間真實和他者真實,可能的通境/130
展現和再現的界限/135
第四節通境與貼切/137
製作、自製和行動的摹仿/140
“納入型排除”與虛構/143
慣常再現現象的認同/149
作品、貼切問題與闡釋/154
第四部分作品的自立性、體裁、作者和讀者
作品的自立性、熵和體裁/158
作品的身份(本質)/164
作品與其作者/166
作品與其讀者:交際性與感人法/170
結束語:展現給一個意識的作品/1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