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文學形象具有不同的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即語象、形象和意象。
1.語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又能引起讀者具體感受和豐富聯想的各種語言用法。
2.形象的特點是語言的描繪能使人聯想到某種物象。
3.意象是指為表現思想感情而創造的一種形象。
魯智深、孫悟空、唐僧、霍元甲、韋小寶、還珠格格、小李飛刀,這些藝術形象屬於比較通俗的文學作品;
嚴肅文學作品中,令現代讀者印象比較深刻的十個文學形象:情種賈寶玉(曹雪芹《紅樓夢》)、闖王李自成(姚雪垠《李自成》)、牧馬人許靈均(《靈與肉》作者好像張賢亮)、阿Q(魯迅《阿Q正傳》)、貧嘴張大民(劉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痞子方言(王朔系列小說)、打工仔傻根(劉震雲《天下無賊》)、西學家唐偉(狂狷《五行山下》)、淘氣包馬小跳(楊紅纓《淘氣包馬小跳》)、知青王二(王小波《黃金時代》)。網路文學裡的文學形象都差不多,沒有特別突出的,好一點的或者印象比較深的是“輕舞飛揚”!
文學形象基本成型於所屬流派,尤其是在中國,文學形象身上時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觀傾向較為突出。舉例而言,古代文學自有了成體系的小說後,文學形象較為明朗,有心計的薛寶釵,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近代文學尤其是先鋒派寫手筆下,更為真實、更為人性化的形象漸漸展露頭角,更能為我們所接受,張愛玲、張抗抗、余華等都有各自的形象伏筆。如張愛玲扭曲的愛、張抗抗個性的愛、余華血腥的愛。
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過分誇張,所謂“狀孔明多智而近妖”,魯迅白話小說則創造了一批立體文學形象,如孔乙己、阿Q,當代文學比較成功的文學形象我認為是余華的“許三觀”、賈平凹的“莊之蝶”、狂狷的“唐偉”、王朔的“方言”以及鐵凝的“安然”,這五個文學形象分別代表了無奈的貧苦大眾、迷茫的文化人、追求心靈自由的庸人、渴望愛的俗人和叛逆女性,特別是王朔的“方言”,是6、70年代出生的目前為社會主力軍的一批男性的綜合特徵產物,他承認自己的俗世情懷而又不甘心自己真的就是個俗人,所以希望在與人交流中通過愛使自己心靈得到升華,但卻完全慘遭失敗,是非常有廣泛現實性的群像,而狂狷的“唐偉”則以多元化的思維特徵和功利主義的民族人性特徵,交織出一個出生於舊世紀、活躍於新世紀的怪誕庸人形象,更大程度地哲學化了“阿Q"、“方言”們的行為特徵,是中國文學此前沒有過的文學形象。“唐偉”的誕生標緻著中國作家意識到現實社會中庸人群體的行為循環往復性,而這正是許多古老文化國度舉步維艱、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此後的中國文學創作中庸人形象輩出,俗人生活得到真實展現,這是整個民族的一種自省,人們不再渴慕孔明式的智慧、關羽式的道義來處理現實的危機,而接受庸俗生活中的帶有缺陷性的思維與功利性的手段,因為前者是莊嚴地扯淡,後者才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