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富田文氏”是西漢蜀郡太守文翁的後裔,五代後唐時期文天祥先祖文時遷徙至今江西吉州,開吉州廬陵淳化鄉富田文氏一脈。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概況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一文中是這樣說的:“先君子嘗考次譜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山先生紀年錄》(後面稱《紀年錄 》亦云:“廬陵文氏來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五世(八世—編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有人把文天祥認作是客家人,是不確實的。
歷史事件
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文山先生集》傳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繼承立的弟弟——趙昺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寫《過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戰的慘敗後,陸秀夫背著8歲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滅亡。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隰(沒有阝,讀音xiǎn)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宋恭帝說:“聖駕請回!”宋恭帝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么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裡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么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而是以名相能為烈士。
文天祥家世
文天祥是南宋吉州廬陵淳化鄉富田人。其先世由四川遷來,始祖為文時,時字春元,原為成都人,是西漢蜀郡太守文翁的後裔。五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他以武功授帳前指使輕車都尉。後鎮守江西,嘗巡吉州,至永新縣寓通判袁公宅。袁公奇其才,遂把自己的獨生女兒許配給他。(後)晉滅(後)唐,他不願意事石氏,於是把家定居在丈人的家鄉—永新北級錢市坑東上陂,過著隱士的生活。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965)以疾卒於家。
文時的兒子名環,字仁玉,後唐個舍十一府。環有二子,光大、光祖,光祖無後。光大,字正原,宋開寶初(968)由國監上舍賦魁,授承事郎,郴州判官。
光大有四個兒子(彥純、彥本、彥彬、彥華),其長子彥純,辟居錢市里首固塘夏山,為固塘基祖。彥純諱世基,雍熙(984—987)中十四漕元,任蜀之新都主薄,詣成都省祖,陛授迪功郎、桂陽令。
淳化三年(922),彥純赴桂陽任職,攜二子(卿、小山)路過吉州,其長子卿愛廬陵永和鎮山水秀麗,於是留下來寓居永和之風岡。至道初(995)卿中拔萃異科,歷官至吉州刺史。任滿致仕,辟鳳岡石窟秀水居之,名其地曰文家莊。
卿字春曬,廬陵廣氏自他開始。但文化世系,他是吉州文氏第五世。卿的兒子名蒙,字養正。他襲家秀水,增廣基業。《文譜》說他“博古知今,輕財重義,遠利名,樂泉石。”
毫無疑問,蒙的這種性格和志趣會影響著後人。直接受其影響的,是他的大兒子炳然(二子煥然、三子煜然)。炳然諱奎炳,是南宋紹興(1131—1162)年間廬陵地區的博學之士。他熱心教育事業。開館於富田。連“丞相周必大亦從之游”(見明代錢塘人蔡平所撰的《富田文氏宗譜序》)。
炳然在富田教書,直至生命結束。也許是這個原因,所以文從修(文天祥的十五世孫)在《重修先祖信國公大忠堂記》中,把他作為富田文氏的肇基者:“始祖炳然公自永和徙居富田,歷七世而我太祖信國公生焉。”清雍正五年(1727),文鳳翔所撰寫的《重修(文氏)通譜序》亦云:“太祖炳然公由永和卜居富田魁巷,傳七世生文山公。”
不過,《文譜》不是把炳然,而是把他的兒子正中作為富田始祖:正中“有學不仕,因愛富田山水明秀,徙居之,為富田祖。”清同治五年(1866),胡芳在《富田文氏六派合譜敘》中也是這樣記載:“鳳岡儒士炳然公館於富田,愛其山水明秀,命子正中居之,是為富田基祖。”
正中是富田始祖,但論世系,他屬吉州文氏第八世。其子利民,與父親、祖父一樣“習先世儒業,樂龍川林泉,悠然自得,終其天年。”(《文譜》語)。
利民的兒子安世,字顯道。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因為有個丞相曾孫(文天祥),死後被朝廷贈為太保邢國公;其妻劉氏,是富田錦溪人劉泳明(曾任大理寺評事)的女兒,被贈為邢國夫人。安世有兩個兒子:長曰時習,次曰時用。時習字仲濟,有三個兒子(行、儀、信);時用字仲和,無後。故時習以次子儀嗣弟時用。儀是文天祥的父親,所以本生祖時習被朝廷封為太傅,祖母梁氏封為太夫人;(繼)祖父時用則贈太傅永國公,其妻鄒氏亦贈永國夫人。
籍貫探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文天祥的先世為四川成都人,後遷居吉州永新縣,再徙廬陵永和,最後往南定居在淳化鄉之富田。富田又名富川、龍川、龍溪。相傳宋盛時,富田有九街十八巷,文氏卜居中市魁巷。他們這個宗族,稱為:“文氏固塘富田派”。其中居永新者,稱禾川族;居富田者稱富田族。文天祥屬於這派宗族世系中的第十三世。
寫到這裡,還要說明幾句,《宋史·文天祥傳》云: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文天祥在《生朝》一詩中,也說過“田園荒吉水”的話。但在許多詩文中,文天祥又自稱是廬陵人。出版的一些文學史著作,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吉水縣人,有的說是吉安縣人,還有的說是吉安市人。到底哪上說對呢?經實地考察,文天祥出生的村莊,是今江西吉安縣富田公社富田大隊文家村。據《廬陵縣誌》、《吉水縣誌》和《吉安府志》的記載,富田,過去屬於廬陵縣淳(清同治元年避諱,改“淳”為“純”,也有的寫作“舜”)化鄉;而淳化鄉在五代南唐和北宋時,又屬於吉水縣(那時叫順化鄉)。宋哲宗元七年(1092),廬陵縣用同水鄉易吉水縣之順化鄉。文天祥生於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順化鄉歸還廬陵縣管轄已有一百四十四年。所以即使在南宋,文天祥也應該是廬陵縣人(即今吉安縣)。大概修《宋史》的人,沒有注意到兩縣已易地的情況,因而還是按照原來的行政區劃來寫,以致後人對這個問題爭論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