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波利斯校區,博士後,導師TomIseley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定向鑽進與非開挖技術。 [1]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導師烏效鳴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定向鑽進技術及機具。 [1]
•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導師馮德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理論及計算機仿真。 [1]
•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1]
•2012年12月至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破格)。 [1]
•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1]
•2006年07月至2010年11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機械工程系,講師。 [1]
•2003年07月至2006年06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電學院機械工程系,助教。 [1]
研究方向
現主要致力於機械設計、虛擬現實、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仿真、物聯網、自動控制、機器人以及軟體開發等相關理論與新技術在煤層氣定向鑽進、非開挖地下管線建設、地質災害監測、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基礎與套用研究。
主要貢獻
2012年被國際ENI獎提名,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田近水平孔鑽進偏斜機理分析與水力糾偏理論研究”,骨幹參與了“863”項目一項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項課題一項,以第一作者獲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國內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檢索10餘篇。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科技項目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面上項目)、搖籃計畫以及橫向項目等10餘項。
骨幹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項目1項。
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專題課題1項,其它縱橫向項目10餘項。
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業界的高度認可,發表了20餘篇SCI/EI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獲批了1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與軟體著作權,發表在國際權威煤炭類期刊上的論文獲得國際ENI獎2012的提名。
獲獎記錄
2004年校級教學評估先進個人。
2005年成為湖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比賽二等獎指導教師。
2006年被評為中國地質大學優秀博士研究生。
2007年被選為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指導教師。
2008年論文獲中國地質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成為湖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比賽二等獎指導教師。
2009年成為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指導教師。
連續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2006年、2008年、2010年)。
2011年獲中南地區及港澳特區第五屆機械創新比賽一等獎及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地質理論與技術創新青年國際論壇優秀論文獎,獲得湖北省第七屆教學成果二等獎。
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湖北省大學生機械工程實訓比賽一等獎、中南地區及港澳特區第五屆機械創新比賽一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