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研究概論》介紹文化研究的一般性理論和當代發展趨勢。它勾勒了文化研究策源地伯明罕學派的來龍去脈,以及文化研究的基本對象:階級、種族、性別的 研究;闡述了視覺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學研究和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同 時就新聞傳媒和文化產業的新近理論,展開了細緻分析。作為國內第一部文化 研究方面的高等教育本科生教材,本書深入淺出,旨在充分顯示文化研究的跨 學科性質,一方面可以適應專業課及通識課的教學之需,另一方面也希望為那 些對文化研究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入門嚮導。
作者簡介
陸揚,1953年出生於上海,1990年獲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在美國Augustana學院和法國巴黎高師哲學系做訪問學者。
著作主要有:《德希達:解構之維》、 《精神分析文論》、 《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 《歐洲中世紀詩學》、 《後現代性的文本闡釋》、 ((文化研究導論》、 《死亡美學》等。譯著主要有:《論解構:結構主義之後的理論與批評》、《呼嘯山莊》、《重構美學》(合譯)、《第三空間》(合譯)等。
目錄
導 言 跨學科的文化研究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利維斯主義
第二節 霍加特: 識字的用途
第三節 威廉斯: 文化是普通平凡的
第四節 霍爾: 電視話語的制碼和解碼
第五節 伯明罕中心的興衰
第六節 從文化主義到霸權理論
第七節 伯明罕學派和法蘭克福學派
第二章 文化研究的方法、現狀與中國意識
第一節 文化研究的不確定性和開放性
第二節 文化研究的學術建制
第三節 文化研究的方法
第四節 文化研究的社會關懷
第五節 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基本現狀
第六節 文化研究的中國意義和中國問題
第三章 文化與階級
第一節 階級的闡釋軌跡
第二節 威廉斯的階級考證
第三節 湯普森: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
第四節 後工業社會和階級變遷
第五節 流動空間和地方空間
第四章 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第一節 後殖民主義的緣起
第二節 賽義德的東方主義
第三節 斯皮沃克與霍米·巴巴
第四節 西方對東方的“文化再現”
第五節 後殖民主義中國學批判
第六節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問題
第五章 性別研究
第一節 性別的定義
第二節 女性氣質
第三節 女權主義
第四節 後女權主義
第五節 男性氣質
第六節 性別和語言
第七節 男性凝視
第六章 視覺文化
第一節 何謂視覺文化
第二節 視覺權力
第三節 視覺消費
第四節 虛擬現實
第五節 讀圖時代
第六節 奇觀電影
第七節 身體政治
第七章 全球化與文化研究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論全球化
第二節 全球化對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從經濟走向文化的全球化
第四節 全球化語境中的英語普及問題
第五節 文化身份研究
第六節 全球化中的影視研究
第八章 文化研究抑或文學研究
第一節 文化研究對文學研究的衝擊
第二節 對峙還是共存
第三節 中國的文化批評
第四節 流散文學研究
第五節 文化研究和翻譯研究
第六節 全球化語境下的比較文學
第九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
第一節 什麼是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二節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現代性反思
第三節 中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爭論
第四節 遊蕩城市的記憶
第五節 兩種城市空間
第六節 建築與革命
第十章 傳播與文化
第一節 符號與信息
第二節 媒介與傳播
第三節 大眾傳播及其社會效果
第四節 客群研究
第五節 傳播的經濟政治學研究
第六節 傳播的文化研究
第七節 媒介帝國主義
第十一章 新聞傳播與民主政治
第一節 公共輿論和公共領域
第二節 新聞傳播與政治溝通
第三節 西方的傳播政策
第四節 新聞客觀性
第五節 網路的民主潛質
第十二章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
第一節 文化產業的界定
第二節 文化事業的界定
第三節 世界文化產業市場格局
第四節 風險投資基金
第五節 文化產業的集群效應
第六節 “文化例外”原則
第七節 文化事業的運行與管理
第八節 我國文化事業的變革
第十三章 青年亞文化研究
第一節 什麼是“青年亞文化”
第二節 青年亞文化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第三節 戰後西方青年亞文化
第四節 伯明罕學派的青年亞文化研究
第五節 當代中國的青年亞文化
人名譯名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