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二三

文化一二三

《文化一二三》是2006年2月1日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劉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化一二三

20世紀50年代C.P.斯諾提出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割裂現象及其危害,對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科學教育的研究雖成果豐富,卻形成不了合力來彌合兩種文化的鴻溝。如何直接面向公眾闡釋那些對當代社會真正有價值的新鮮知識?如何在宇宙的起源、物質的構成、生命的進化、思維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這些屬於終極關懷的深奧問題上發表與時俱進的高論?這是社會呼籲的又一種文化形式。對這三種文化意義的追問構成了本書的主旨:文化一二三。作者劉鈍先生長年在這三類開放性的文化領域和交界帶探索和思考,本書集中體現了其豐厚的中西古今學識,戰略性的前沿眼光,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文中每一篇目都鮮活、靈動又具啟發性。對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科學文化建設,科學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劉鈍,1947年7月生於湖北武漢。1966年高中畢業後赴內蒙古插隊,197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數學系,1978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1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1997—2005),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主席(2002—2005),《自然科學史研究》主編(1999—2004)。現為中國科技史學會理事長,國際科學史學會第一副主席,中國數學會理事,中國科協全國委員,《科學文化評論》主編,中國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也是國際科學史研究院成員(Effective Member),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研究員(Overseas Fe11ow) 專業研究領域是中國數學史,對科學社會史也有所涉獵,近年來主要關注科學史的學科建設和科學文化問題撰有《大哉言數》等。

圖書目錄

文化一二三代序

第一編:大哉為用

自述/009

面向21世紀的科學史/017

科學史的文化功能及其建制化/023

科學史、科技戰略和創新文化/028

科學家的新承諾/032

關於開展科普工作的若干想法/037

諾貝爾獎99年/046

竺可楨科學史講席/049

共商科學史發展戰略/053

為什麼要關注和支持科學史/057

李約瑟:科學、正義與進步/064

新年祝辭(2001)/087

新年祝辭(2002)/089

科學史的奧林匹克/091

全球化與多樣性/101

為盛會存留一份記憶/105

大科學與國際科學合作/115

理性批判主義的意義/122

追尋繆斯之夢/126

科學文化評論》周年巡檢/133

第二編:鄴架熒輝

“兩種文化”背後/145

伯林頓館、塞比勒拱和李約瑟/151

李約瑟與中國科技史三題/154

剪不斷的‘李約瑟情結”/158

“李約瑟難題”與科學革命/163

愛因斯坦與現代物理學的奇蹟年/173

另一種科學革命?/178

炭疽、複製人與致毀知識/185

大哉言數/191

大匠倉頡/203

法國漢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史/207

由傅仲孫舊講 義的出版想到/212

科學史學科建設的重要文獻/216

科學與“平民主義”/219

窮節乃現/224

從“方程”說到“陳省身猜想”/232

戰艦、x射線與強國夢/235

科學史在中國/244

青燈孤影究天人,大象無形通古今/248

《探索》書系介紹/255

《地球故事》系列介紹/260

《百年科技話創新》介紹/265

儒雅的竊書賊/273

數學、歷史和馬克思主義/277

革命、科學與情愛/291

第三編:琴瑟共鳴

關於中國古代有無科學的討論/319

劍橋遇劉兵/324

紀念郭守敬/331

李儼與錢寶琮對科學史的貢獻/335

祖四元探幽秘/341

中德科技史夥伴小組/345

德國的科學、歷史與文化/348

“兩種文化”二人談/350

科普答問/368

科學文化研究是一種國家需求/371

它引發了一場科學革命?/376

科學史:踏上未來之路/379

科學國學共學物理人理同理/388

愛因斯坦、物理學和人生/396

科學史家眼中的科學/424

走向世界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事業/43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