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家

文人畫家,指在繪畫上有一定造詣的文人和士大夫,他們的畫稱之為“文人畫”。

在古代,中國畫畫家一般可分為三類:民間畫家、院體畫家和文人畫家。民間畫家,又被稱為“民間畫工”,是指那些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較低的畫家,他們的畫稱之為“民間畫”;院體畫家是指在宮廷畫院任職的畫家,他們的畫稱之為“院體畫”;文人畫家一般是指在繪畫上有一定造詣的文人和士大夫,他們的畫稱之為“文人畫”。
在現代,所謂士大夫已不存在。現在所說文人畫家,一般是指具有文人思想和文人修養的,並在畫中體現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中國畫畫家。近代陳衡恪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和藝術性,決定了文人畫家必須在學問、才情、思想和繪畫技巧上都要具有一定造詣,並且還要有較高的人品。

代表人物

文人畫代表人物有: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張僧繇。

 古代文人畫作品 古代文人畫作品

隋唐五代: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張萱、周昉、黃荃、徐熙、韓乾、薛稷。
北宋:蘇軾、李成、范寬、李公麟、米芾、郭熙、趙佶、張擇端、李嵩、王希孟、文同、吳元瑜、崔白、易元吉、趙昌。
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陸探微、吳炳、趙伯駒、陳容、林椿、米友仁、梁楷

元朝: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趙孟頫、夏永、趙雍、王淵、王冕、任仁發、柯九思、方從義、顧安、顏輝、劉貫道。
明朝:戴進、王紱、周臣、商喜、呂紀、林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張宏、陳淳、徐渭、吳彬、吳偉、崔子忠、籃瑛、項聖謨、陳洪綬、陳栝、丁雲鵬、曾鯨。
清朝:八大山人、石濤、王時敏、鄒喆、王鑑、王翬、龔賢、髡殘、王原祁、吳歷、弘仁、惲壽平、樊圻、謝蓀、胡慥、鄭板橋、金農、蔣廷錫、華喦、李鱓、鄒一桂、葉欣、高岑、李方膺、汪士慎、黃慎、羅聘、任熊。
當代:伍嘉陵、朱新建、梅墨生黃錦祥、陳傳席、袁振西、陳綬祥等。

藝術特性:

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元代趙孟頫稱其“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為南宗之祖。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
通常“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山水、花鳥、人物並列,也不在技法上與工、寫有所區分。它是中國繪畫大範圍中山水也好、花鳥也好、人物也好的一個交集。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不在畫裡考究藝術上功夫,在傳統繪畫裡它特有的“雅”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有所區別,獨樹一幟。
有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蘇軾作直竹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有吳鎮自號梅花道人,言梅妻鶴子而終老;有鄭思肖因亡國失土作露根蘭……雖然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釋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質彬彬的浪漫。

文人畫重意,杜甫講“意匠慘澹經營中”匠心獨運,可回味無窮。倪瓚道“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文人畫重簡,無乾的皆可簡,甚至簡到“零”,“零”即是白即是空。“計白當黑”,空白是為了“多”,為了“夠”,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感受,似“此時無聲勝有聲”。文人畫重書,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能書者皆能畫”。趙孟頫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柯九思論畫竹“寫竹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這些在繪畫作品當中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強烈主觀意識,都是文人畫的精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