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的方式
數字視頻廣播(DVB)與模擬電視廣播一樣,有三種廣播方式:一是使用衛星信道直接廣播的數字衛星電視廣播;二是採用有線電視網路廣播的數字有線電視;三是地面廣播的數字地面電視。
DVB系統的標準
針對不同的套用系統,DVB有不同的標準。
DVB—S:為ll/12GHz頻段用衛星傳輸系統,適合一系列頻寬和功率的轉發器使甩。
DVB—C:為電纜傳輸系統,並與DVB—S兼容且適合17—8MHz電纜電視頻道。
DVB—CS:為(s)MATV系統,與DVB—S兼容且適合與8MHz電纜電視頻道一起使用。
DVB—T:為7~8MHz電視頻道設計的數字地面TV系統。
DVB—SI:自己構成系統並幫助用戶選擇有效頻道DVB比特流的DVB解碼器所用的服務信息系統。
DVB—TXT:DVB固定格式傳真電文系統,輸送技術條件與幀時間無關。
DVB—CI:供條件存取和其它控制套用的DVB通用接口。
(1)DVB—S 衛星系統
DVB設計成能使用頻寬為26~72MHz的多種轉發器,它是一種插入固定長MPEG傳送流中的視頻、音頻與數據的單載波系統。該打包數據包括以下處理步驟:每8個包頭部的同步位元組反向形成一種有規則的結構;數據內容進行加擾;Reed—Solomon FEC是額外數據包開銷,由於效率高,故FEC只把12%開銷加入數據流信號,這對所有傳送系統而言,通常稱為外碼或EEC;卷積交織處理套用於數據包是為了進一步減少數據錯誤;另外一種卷積碼用來進一步減少解碼誤差並被稱為內碼,根據適合服務提供者的需要而調用;數據信號採用正交相移鍵控(QPSK)的RF載波調製t。
(2)DVB—T地面傳輸模式
MPEG—2音頻與視頻編碼是DVB—T的基礎,DVB—T的其它部分為:外部運行狀態編碼和外卷積交織編碼與其它DVB標準相同;內卷積編碼和交織與DVB—S相同;調製/通道編碼包含QPSK/QAM和具有可選保護間隔的OFDM。
(3)DVB—C電纜傳輸模式電纜傳輸模式除用QAM調製代換QPSK調製之外,實質上和衛星系統一樣,對電纜TV系統內編碼是不需要的,故電纜系統未使用內編碼FEC。
視頻傳輸技術
(1)電話線傳輸視頻信息
主要套用數字用戶線路XDSL技術,XDSL技術包括HDSL(高速數字用戶環路)、ADSL(不對稱數字用戶環路)等。
ADSL可傳輸高品質的視頻信號,其關鍵技術在於高速信道的調製,可選用的調製技術有正交幅度調製、無載波相位調製和離散多頻調製。DMT是一種多載波調製方法,它將電話網中雙絞線的可用頻帶(1MHz)劃分為256個子信道,每個子信道頻寬為4kHz。它可根據各子信道性能來動態地分配各信道每字元可攜帶的比特數,關閉那些不能攜帶數據的子信道,這樣使可用頻帶的平均傳輸率大大提高。ADSL將下行調整信道分為4個子承載信道AS0~AS3,將雙工中速信道分為3個子信道LS0~LS2,各信道的選擇在ADSL初始化中完成。ADSL可提供符合歐洲、北美標準的數據速率,也可為ATM提供信道。系統工作時,4路下行單向高速數據信號AS0~AS3和3路雙工中速信號LS0~LS2經過同步混合,進入兩個分離的快取器——快速快取器和交織快取器,分別進行循環碼校驗、量化和前向糾錯(FEC)。交織快取器出來的數據還需經交織處理。兩路信號在經過頻率分配均衡後,再進行星座編碼和增益調製,經反傅立葉變換(IDFT)來完成多載波的調製,最後經並/串轉換和D/A轉換,傳送到信道上去,接收端經相反處理,可恢複數據。
HDSL採用若干編碼和調製方式,如基帶編碼方式(PAM)、正交幅度調製(QAM)和無載波調幅調相(CAP)等,提高傳送質量,延長傳輸距離。HDSL用多對線並行傳輸,先將2Mbit/s的數據流均勻分配在若干對雙絞銅線上傳輸,然後再還原成2Mbit/s。目前已有許多實現HDSL數字調製和信號處理的晶片以及HDSL產品。HDSL系統可根據用戶需要提供N×64Mbit/s(N為傳輸的路數)的業務和租用線路業務等,它還可以工作在SDH(新的同步數字序列)環境。但HDSL需要至少兩對用戶線,一般用戶難以承受,比較適合企業集團用戶。
(2)利用無線技術傳輸視頻信息
局域性多點分布服務(LDMS)是一種雙向的數字式廣播系統,主要利用地面設備進行數據收發。LDMS使用6波段,由於頻率高,用戶可用小口徑天線指向附近高點的集線站,通過集線站和網路中心的轉發器傳輸數據。這個通信中心的作用是處理所有的路徑選擇。、線路交換以及橋接到Internet上的一些問題,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使用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3)其它可利用的視頻傳輸技術
與傳送視頻數據有關的協定和標準都處在完善中,其中ATM可集成視頻、數據和音頻,其信元長度為53bit,其中包含5bit首標,用於錯誤控制、地址信息及優先權控制等,其餘48bit用來傳送數據。由於ATM是一種面向連線的通信方式,因此就像打電話一樣,ATM會把第一個暫存器中的內容傳送給連線在通道上的所有交換機,由交換機傳送每個信元到下一個接點,數據流本身不必考慮路徑的選擇問題,這種透明的傳輸方式使ATM具有很強的可伸縮性。另外ATM的連線成本由所傳送的數據量大小而定,與傳送距離沒有關係,ATM網路能提供的速率為25Mbit/s—1Gbit/s。
除ATM外,還有其它的通信協定可用於視頻網路,如分散式排隊雙匯流排技術(DQDB)、寬頻ISDN(B-ISDN)可用於視頻傳輸,利用SDH(同步數字序列)網傳送數字視頻信號。
傳輸數據流編碼
模擬視頻信號進行數字傳輸,應按抽樣理論對模擬視頻信號進行抽樣、量化和編碼轉換成二進制的數字基帶信號,其數碼率很高,所需信道頻寬很寬,難於實現。為此必須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壓縮,才能便於儲存、記錄和傳輸。模擬視頻信號進行數位化壓縮仍然套用MPEG—2的編碼壓縮標準。經抽樣、量化和編碼得到的二進制信號進行壓縮編碼後,採用先進的數字傳輸技術來提高圖像質量,主要的數字傳輸技術有調製、解調.糾錯編碼和信息自適應均衡等技術。
我國電視採用PAL制,原始圖像信號由R、G、B信號組成。經變換形成Y、U、V信號,其中Y=0.30R+0.59G+0.11B,U=B-y,V=R-Y,根據數字輸入信號形成的不同,數位電視信號有分量編碼和複合編碼兩種。
常用的信源編碼方法很多,如變字長編碼、變換編碼、預測編碼、混合編碼和幀間預測編碼等。信源編碼使信源各符號問的相關性減少,但這往往會使信號的抗干擾能力下降,而且當符號表示愈有效即冗餘度愈小,誤碼影響愈嚴重。因此,要使信源編碼的各種方法真正有效,還必須對信道進行抗干擾性編碼,即信道編碼。信道編碼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要碼列的頻譜特性適應通道的頻譜特性,使信號能量損失最小,從而減少發生差錯的可能性,即頻譜成形技術;另一個是碼列中加入附加信息,即使發生差錯也能被發現並糾正,即糾錯、檢錯編碼。因此廣義上信道編碼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頻譜成形、檢糾錯編:碼和信道調製。經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後,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和檢糾錯能力,並適應相應傳輸信道傳輸特性要求的新的數碼率,經各種媒體傳輸或記錄後,即實現了數位電視的傳輸。
衛星傳輸過程
隨著衛星傳輸技術的套用和數字壓縮技術的發展,特別是MPEG—2/DVB國際標準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利用數字壓縮技術進行衛星直播到戶(DTH,又稱DBS)已逐漸普及。採用這種方式,除家庭可直接接收外,有線電視台、地面發射網可將其作為一種資源,接收後再轉播出去,三者兼顧。尤其是採用數字壓縮技術後,一個衛星轉發器可傳送多套節視頻目,使視頻節目更加豐富,其組成如圖1所示。
由圖可見,在傳送端,多路視頻、音頻信號及輔助數據送到上行編碼系統,經模/數轉換、壓縮、復用、信,道編碼和調製等一系列處理後送上衛星(上行),經衛星接收轉發,調製到另一頻率上又傳送到地面站(下行)。在接收端,存在著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用戶直收,即DTH(直播到戶)的情況,這時只要裝備一個家用的綜合接收解碼器(IRD),將解碼後的信號送入電視機即可接收觀看衛星播送的節目。第二種情況是由有線電視台轉播,轉播方式有兩種:一是用專業IRD接收信號並將其還原為模擬信號,以常規方式送入有線電視網;二是用接收、解碼器將接收下來的數位訊號用正交調幅方法(QAM)調製後再送入電纜網,實現數字傳輸到戶,這時用戶必須具有接收數字有線電視用的IRD。
圖2為衛星數字傳輸系統的信息流程圖,圖2a為信息流程傳送端框圖,圖2b為信息處理流程(接收部分)框圖。傳送端可分為兩部分:信號形成即信源編碼與復用部分;衛星傳輸部分,這部分由信道編碼、調製、上變頻與高功放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