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頭場

文頭場用"紹敲",即用紹劇響器與紹劇鑼鼓經,響器有鼓板、大鼓、大鈸、大鑼、小鑼、水鑔等,鑼鼓經由〔三帽頭〕、〔火炮〕、〔水底鑼〕、〔吞頭〕、〔陰鑼〕等組成。 由鄉村進入城鎮劇場後,敲鑼打鼓顯得噪聲太大,乃改用京劇曲牌〔夜深沉〕代替"敲頭場"。 建國後,劇場藝術日益發展,"敲頭場"遂告絕響。

的篤班及紹興文戲時期,開演前敲鑼打鼓以招徠觀眾的一種形式,因當時多在鄉村演出,非鑼鼓不足以吸引看客。分文頭場、武頭場兩種,的篤班時期多用前者,紹興文戲時期多用後者。文頭場用"紹敲",即用紹劇響器與紹劇鑼鼓經,響器有鼓板、大鼓、大鈸、大鑼、小鑼、水鑔等,鑼鼓經由〔三帽頭〕、〔火炮〕、〔水底鑼〕、〔吞頭〕、〔陰鑼〕等組成。武頭場用"京敲",即用京劇響器與京劇鑼鼓經,響器有鼓板、京鼓、京鑼、大鑼、小鈸、小鑼等,鑼鼓經由〔急急風〕、〔走馬鑼鼓〕、〔沖頭〕、〔抽頭〕、〔小錘半〕、〔馬腿〕、〔水底魚〕、〔收頭〕等組成。兩種頭場相比,後者更熱烈火爆,故稱前者為"文"、後者為"武"。由鄉村進入城鎮劇場後,敲鑼打鼓顯得噪聲太大,乃改用京劇曲牌〔夜深沉〕代替"敲頭場"。建國後,劇場藝術日益發展,"敲頭場"遂告絕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