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同詹百一、俞去文、湯君謨、吳若金、張心揚、沈公紱、方漢章等宿巢雲閣即事

4、恣:放縱,無拘束。 7、仗詬:仗,憑藉,依靠。 10、漫愁:悲哀,哀傷 。

作品原文

敬亭1同詹百一、俞去文、湯君謨、吳若金、張心揚、沈公紱、方漢章等宿巢雲閣即事2(之五)
清 梅杓司
連朝3詩酒恣4盤桓5,未別先愁臨別難。
離亂十年稀此會,憑陵6千載仗詬7看。
雲邊躑躅8開還艷,竹里鴣鴰9啼更殘。
歸路漫愁10雲霧濕,僧廚且為加一餐。

作品注釋

1、敬亭:即指柳敬亭 (1587一1670?)祖籍南通余西場,生於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評話藝術家。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梅杓司還寫過一首七絕《聽柳滑稽敬亭說‹水滸›》。
2、即事:多用為詩詞題目。如唐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辛棄疾《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3、連朝:猶連日。 唐杜甫《奉贈盧參謀》詩:“說詩能累夜,醉酒或連朝。” 元戴表元《招子昂飲歌》:“不見朱樓高到天,鳳簫龍管連朝起。”
4、恣:放縱,無拘束。如,恣行無忌。《淮南書》:“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5、盤桓:遊樂。《秦並六國平話》卷上:“二將驟征鞍,盤桓兩陣前。”
6、憑陵:.橫行,猖獗。唐杜甫 《病橘》詩:“寇盜尚憑陵,當君減膳時。”
7、仗詬:仗,憑藉,依靠。如,仗義執言(為了正義說公道話)。詬,恥辱。如,詬莫大於宮刑”。
8、躑躅:杜鵑花的別名。又名映山紅。
9、鴣鴰:是鳥類的一種,叫聲特殊,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
10、漫愁:悲哀,哀傷 。

寫作背景

清康熙9年(1670年)石濤移居宣城居廣教寺後,《清詩五種》的梅杓司、沈泌和半山和尚,黃山友人江注等人,常在敬亭山上之閒雲庵、山下之廣教寺、城東的金露庵、宛津庵聚會。有一天、柳敬亭來到宣城,他又同詹百一、俞去文、湯君謨、吳若金、張心揚、沈公紱、方漢章等宿巢雲閣,梅杓司對這些人的重逢與離別感慨萬千,寫下《梅杓司敬亭同詹百一、俞去文、湯君謨、吳若金、張心揚、沈公紱、方漢章等宿巢雲閣即事》七律五首,這是第五首。

作品賞析

首聯“連朝詩酒恣盤桓,未別先愁臨別難”,寫重逢後的喜悅,及即將離別的心澀心情。連朝,連日。盤桓,遊樂。連日來縱情飲酒遊樂,這樣的相會多少令人興奮啊,但不久人們又要分別,各奔東西了。當一個人不知下一步的行蹤,也許會稀里糊塗過下去,思想上沒有什麼負擔,而當自已知道了自已不願離開卻一定要離開,思想上是多么痛苦,心情是多么難受啊。所以詩人說“未別先愁臨別難” 了。
頷聯“離亂十年稀此會,憑陵千載仗詬看”,進一步交待“未別先愁臨別難” 的原因。因為這些人經過了十年的動亂與離散,今天才聚會的。十年前,國家功亂,吳三桂反叛,太平軍起義。康熙元(1662),柳敬柳敬亭於淮南隨清漕運總督蔡士英北上至北京,演出於各王府之間,和官僚政客接觸頻繁,有相當影響。崇禎十三年,到左良玉軍中說書,常住武昌,並幫辦軍務。清兵入關後,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疏通關係,南明稱他為“柳將軍”。清順治二年(1645),左良玉死,馬士英、阮大鋮謀捕柳敬亭。柳出逃蘇州,重理舊業。以後在揚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說了十年書。“十年動離亂”,就是指這十年。十年後相聚,多么不容易,多么稀罕啊。而這些政客、叛軍恣意橫行,猖獗狂為,憑著這些會被人千載吐罵的。
頸聯“雲邊躑躅開還艷,竹里鴣鴰啼更殘”,再寫“未別先愁臨別難” 的心境。這次不是直抒胸意,而是借景抒情。你看,雲邊的躑躅(杜鵑花)開得那么鮮艷(象徵聚會的歡樂),竹林里鴣鴰啼叫得更淒(象徵離別的痛苦)。作者就地取材,賴景而敘。
尾聯“歸路漫愁雲霧濕,僧廚且為加一餐”,進一步寫“未別先愁臨別難” 的心緒。作者構想,這些人分別會怎么樣呢,回答定是“愁雲霧濕”。漫愁:悲哀,哀傷,不是一般的愁苦。然而,我們現在畢竟還未離開,還有一時的歡聚,你看,僧廚在為我們做美餐哩!這短喜長憂,反映了詩人一種怎樣複雜的心情阿,更顯短時相聚的快慰、歡樂與不捨。
這首七律皆圍繞“未別先愁臨別難” 這一主題,層層開展,跟進,情感真摯、綿延起伏。四聯皆用反對,喜憂聚合,跌宕奔放,更顯相聚的不易,情感的珍貴及念及日後的情誼。四聯對仗工隱,韻味十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