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介紹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處,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4.48%。身居沙海,戈壁環繞,乾旱少雨,素有“沙漠明珠”之稱。
戰略規劃
擇高確立規劃理念,高起點打造經典之作
![敦煌黨河風情線國家級水利風景區](/img/d/72a/nBnauM3XzgTM5MzMzIDN3ITO3QTM5IjN0gTOzQTNwAzMxAzLyQ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深入挖掘敦煌文化,高標準打造文化黨河
始終堅持將景觀設施建設與景區文化內涵拓展放在同等位置,按照“以景區承載文化,以文化傳播文明”的理念,植根中華歷史文化沃土,挖掘絲路文化和敦煌文化,著力打造以“兩牆”為核心,兩岸沿線為延伸的文化景觀帶,以瓷文化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壁畫,以影雕的形式展現了中華二十四孝,以石文化雕刻了圖騰柱、飛天壁畫、敦煌八大景、道德經、唐詩,以及石護欄上的名人名言,雕塑了絲綢之路線路圖,創建了獨具特色的手模印、文化牆,添加了石雕小品等文化元素,展現出流動之情,亮麗之景,底蘊之深,再現了敦煌古城的魅力。18座漢唐風格亭台樓榭分布兩岸,楹聯書法石刻、十二生肖雕塑、圖騰柱浮雕、敦煌八大景浮雕點綴其間,鐫刻古今中外勵志名言和敦煌文化元素圖案的大理石護欄貫通全線。遊客行人徜徉其間,能夠時時受到文化浸染,處處受到藝術薰陶。同時,依託景區優美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常年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紅歌唱響風情線、地方戲曲展演、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展映等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乾旱缺水的西北地區成功舉辦了三屆龍舟大賽,受到城鄉民眾及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景觀黨河
![敦煌黨河風情線國家級水利風景區](/img/6/e04/nBnauM3XxgDMyIzN0IDN3ITO3QTM5IjN0gTOzQTNwAzMxAzLyQ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注重生態環保效益,高水準打造生態黨河
黨河風情線水利景區建設,通過蓄水造景,營造宜人的生態濱水景觀,起到改善城市氣候,維護生態平衡,有效防止黨河城區段河床進一步沙化和污染。經實測:黨河風情線景區建成後,城市濕度明顯增加,由原來的30%增加到40-50%,平均提高15%,最高時可達到60%。每天早、晚到風情線上休閒健身、散步納涼的來敦遊客和市民民眾絡繹不絕,最多時達到上萬人次。同時,景區西岸修建的3.8公里的渾水槽,解決了城市防洪、河道排沙、城區安全等問題;40萬平方米蓄水面積,實現了地下水補充、生態濕地涵養、生物多樣性維持等多項生態效益;依託總乾渠修建的1.35公里引水渠和景區末端修建的4.4公里的回水渠,形成了“上游引水造景,下游回水灌溉”的循環水體,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推行科學規範管理,高要求打造和諧平安景區
按照“層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景區運行管理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在加強日常運行管理,做到景區垃圾三掃三清,日產日清,全天候保潔的基礎上,圍繞景區秩序、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定期開展景區“五亂”治理和“四化”(淨化、美化、綠化、規範化)建設活動,做到了景區秩序良好、噪聲控制達標、水質優良達標,空氣清新無異味、地面乾淨無垃圾、設施整潔無污垢、水面潔淨無漂浮物、水體清澈無沉底雜物。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思路,強化幹部職工“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各項規整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全力保障遊客安全。在景區沿線安裝35個紅外監控攝像頭,設定了60個安全警示標牌和防護欄等安全防護設施;建立了局長—分管副局長—管理股股長—巡查隊隊長—巡查管護人員的垂直分級管理模式和考核獎罰機制,採取定期檢查、重點抽查、適時監控等有效措施,全天候深入景區及時排查各類安全隱患,確保景區安全規範運行。景區建成以來,沒有出現重大投訴,沒有發生各類責任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