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背景
特殊兒童自身對教育與康復的雙重需要
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下降,遺傳性疾病、先天畸形、早產、極低體重等兒童的存活率逐漸上升。這些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某些障礙或缺陷,甚至產生如腦癱、智力障礙、孤獨症等疾病。由於現有醫學手段尚且無法治癒這些疾病,這些特殊兒童需要接受長期康復治療,到了受教育的年齡,他們只能帶病接受教育。
另外,隨著特殊教育零拒絕理念的推行,有需求的特殊兒童障礙程度加重、障礙類型增多、具有多重障礙兒 童增多,面對這些兒童,特殊教育學校原有的教育教學目標和計畫難以實施。針對目前特殊教育對象的現狀,要切實提高我國的特殊教育水平,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改革。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特殊教育改革自然就是要以特殊兒童的需要為本。綜上,特殊兒童既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又有接受康復服務的需要。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康復服務主要由醫院承擔,而教育主要由特殊學校提供。近年來,人們開始反思這種康復與教育分離的模式,不再讓醫院與特校之間隔行如隔山,教育康復學的出現應運而生。
社會對教育康復人才的大量需求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公報顯示,我國0-14歲的殘疾人口為387萬人,在校特殊兒童約39.9萬人。2011年我國特殊教育專任教師41311人,師生配比為1:9.65,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比例。
如以每名專業人員服務40名兒童、每名兒童每周接受一小時來計算,目前我國共需要9.7萬名教育康復專業人員。而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特殊兒童而言,每周一小時是遠遠不夠的。其次,對於許多多重障礙的兒童來說,可能需要多方面的專業人員為其提供綜合康復服務。再者,由於特殊兒童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往往需要對其實施個別化的教育與康復。因此,目前我國教育康復的人員需求與實際數量相比,存在巨大缺口。
近年來,隨著社會康復需求的康復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的康復醫學隨之發展,一些醫學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據調查,2013年,已有72家本科院校、113家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學、運動康復與健康等專業。但這些專業以物理治療為主,培養的康復治療師尚且不能滿足我國醫院的需求,更不用說滿足目前特殊學校對教育康復人才的急切需求。因此,大陸地區高等院校的教育學科必須大力發展與建設教育康復學專業,滿足社會的需求,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
國家支持教育康復學專業
黨的“十七大”提出“關心特殊教育”,“十八大”又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近年來,黨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關心與支持特殊教育的政策檔案,大力培養特殊教育師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2012年4月,發改委、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印發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二期實施方案暨編制專項建設規劃的通知》(發改辦社會[20121896號),其中明確提出:“擴展特殊師範專業範圍,研究增設教育康復類專業。”
同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12]12號),在“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中提出:“加強特殊教育專業建設,拓寬專業領域,擴大培養規模,滿足特殊教育發展需要。改革培養模式,積極支持高等師範院校與醫學院校合作,促進學科交叉,培養具有複合型知識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師、康復類專業技術人才。”這些政策性檔案直接催生了教育康復學這門新學科,也為這一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發展平台。
學科建設
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向教育部提出開設教育康復學本科專業的申請,2013年3月28日教育部發布教高[2013]4號檔案,決定在本科專業目錄中教育學一級學科下設定教育康復學,即教育康復學作為二級學科與特殊教育學並列。
本專業尚屬新興學科,截至2014年,以“教育康復學”專業招收本科生的 僅有華東師範大學。
2015年起,北京聯合大學開始招收此專業本科考生。
培養方案
各學校培養方案均有不同,以下為華東師範大學2014年本科生培養方案(部分),僅供參考。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在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康復中心、民政福利機構、醫院相關科室、研究機構等從事言語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心理障礙、運動障礙等患者的評定、康復、教育、諮詢及康復輔具研發的專業工作者。
課程設定
本專業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
其中學科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D、人體解剖生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康復導論、教育與心理統計等。
專業必修課有言語科學基礎、兒童語言發展、聽力學基礎、言語障礙評估與矯治、語言障礙評估與訓練、聽力學基礎實驗、特殊兒童運動康復實踐、康復聽力學、臨床語音學、情緒行為障礙的評估與訓練、教育康復見習、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特殊兒童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等課程。
畢業證書
本專業畢業授予教育學(教育康復學專業)學位證書,四年完成相應修讀即可獲得。
基本觀點
早期干預
所謂早期干預(early intervention),就是對學前有發展缺陷或有發展缺陷可能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醫療、營養、心理諮詢、社會服務及家長育兒指導等綜合性服務。
它包括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等步驟。
醫教結合
“醫教結合”包括三個要素:“醫”是第一個要素,主要指現代康復醫學。“教”是第二個要素,主要指特殊教育。“結合”是第三個要素,也是實施“醫教結合”的關鍵要素,要做到“醫中有教”與“教中有醫”。
要真正實現醫與教的密切合作與深度融合,關鍵在於建立基於學校的康復治療體系:配備康復治療的場地與設備;以“醫教結合”為理念的課程改革;明確醫生的職責與義務;提高教師的康復理論與技術水平。
綜合康復
綜合康復就是指對多重障礙者使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干預,以促進特殊需要兒童全面與協調的發展。
在綜合康復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既不能僅就一種障礙進行康復訓練,也不宜對所有障礙進行同步與同等量地康復訓練,而是要根據兒童多重障礙的類型與程度制訂不同的教育康復訓練方案,有步驟、協調綜合地採取多種適宜的干預手段進行康復。
根據現代康復醫學理論與障礙兒童的需要,以功能障礙類型為依據分為七大模組,構建綜合康復的基本框架。包括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語言能力評估與訓練、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情緒行為評估與干預、運動功能評估與訓練、學習能力評估與訓練。
研究對象
教育康復學主要針對特殊兒童,包括殘疾兒童和問題兒童等。
由於研究對象個體差異大,單一被試實驗在教育康復學中套用較廣。
就業方向
從教育康復學專業學生畢業去向上看,其就業領域十分廣泛。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各類特殊教育學校1767所、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059所、自閉症兒童康復機構30所、智力殘疾康復機構798所、兒童福利院397所,另有大量的社會康復機構等,這些學校與機構都需要大批教育與康復的專業人員。
同時,由於許多高校都在積極籌備該學科,對教育康復學專業高校教師有較大需求。類似於高校之類的研究機構也是就業方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學科,其地區之間的差異較大。在我國,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廣東省等東部沿海地區優先發展特殊教育,對教育康復人才需求較大、待遇較好。在中西部地區客觀需求較大,但由於發展較為落後,相應的崗位機會不如東部地區,還需要一段發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