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

《教學設計: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作者是胡誼,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描述的是教師教育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學科共同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專業教育。

基本信息

簡介

封面封面

《教學設計: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內容簡介:教師教育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學科共同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專業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研究的最新進展,教師專業的終身發展、教師的研究性教學與反思性教學、教師行動研究、基於教學情境的教師表現性評價等,既要求在教師教育中將之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也要求指導教師將之轉化為自身教學實

踐的要求。

目錄

第一章 教學設計概述/1

第一節 教學設計是什麼/1

一、不得不了解的基本概念/2

二、必須具有的基本觀念/3

第二節 教學設計做什麼/8

一、教學之前的分析/8

二、開發教學策略/11

三、實施課堂教學/14

四、評價與修改教學/19

小結/24

思考題/25

參考文獻/25

第二章 分析與表述目標的技術/26

第一節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27

一、知識類目標的分析技術:信息列舉法/27

二、技能類目標的分析技術:能力構成法/29

三、態度類目標的分析技術:綜合法/35

第二節 知道自己做到什麼程度/36

一、技能類目標的陳述技術:行為目標/37

二、知識類目標的陳述技術: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39

三、情感類目標的陳述技術:表現性目標/41

小結/42

思考題/43

參考文獻/44

第三章 分析學生與課堂環境的技術/45

第一節 學生能不能,願不願/45

一、基本能力的分析內容/46

二、學習態度的分析內容/52

第二節 如何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58

一、從課堂規矩出發/58

二、師生關係的融洽/61

小結/65

思考題/66

參考文獻/66

第四章 任務分析及教學順序安排的技術/67

第一節 學生是如何學習的/67

一、技能類任務的分析技術:層次分析法/68

二、知識類任務的分析技術:簇分析法/71

三、態度類任務的分析技術:綜合分析法/73

第二節 要安排怎樣的教學順序/74

一、入門技能及內容分塊的技術/75

二、任務分析及順序安排的課堂舉例/79

小結/84

思考題/85

參考文獻/86

第五章 不同類型教案的編寫方法/87

第一節 如何寫以知識為主的教案/88

一、教授簡單知識的教案/88

二、教授複雜知識的教案/92

第二節 如何寫以技能為主的教案/95

一、教授認知技能的教案/95

二、教授動作技能的教案/102

第三節 如何寫以態度為主的教案/105

一、以態度為主要目標的教案/105

二、態度滲透於學科教學的教案/109

小結/112

思考題/113

參考文獻/113

第六章 不同類型課的教授方法/114

第一節 如何教授以知識為主的課堂內容/115

一、針對事實的教學:講授法/115

二、針對概念的教學:樣例一規則法和規則一樣例法/118

第二節 如何教授以技能為主的課堂內容/122

一、針對學科技能的教學:直接教學與行為示範法/122

二、針對思維技能的教學:討論法和研究性學習/129

第三節 如何教授以態度為主的課堂內容/134

一、針對行為體驗的教學:角色扮演法和戶外教學/134

二、針對行為傾向的教學:自我指導法/137

小結/139

思考題/140

參考文獻/140

第七章 對教案進行評價與修改/142

第一節 如何設計教學評價方案/142

一、選擇教學評價方案/143

二、修改教學方案的過程/148

第二節 如何測量學習結果/151

一、知識類目標的測量技術/151

二、技能類目標的測量技術/152

三、態度類目標的測量技術/158

小結/162

思考題/163

參考文獻/163

後記/164

序言

民族振興,教育為本;教育振興,教師為本。進入新世紀,人類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識社會,人才資源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教育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改革發展教師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國家教育實力,日益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首選戰略。教育部於2001年6月頒布並實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實驗推廣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它呼喚教師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新型教師。

教師教育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學科共同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專業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研究的最新進展,教師專業的終身發展、教師的研究性教學與反思性教學、教師行動研究、基於教學情境的教師表現性評價等,既要求在教師教育中將之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也要求指導教師將之轉化為自身教學實踐的要求。不斷推進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和創新,把學科、專業與教育學科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教師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推出一批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優質教材,在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開展實踐創新,既是新世紀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水平師範大學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

後記

對大多數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教學設計這一學科想必已經不太陌生。從該學科誕生那刻,關於它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被各種理論觀點和方法所不斷充實。作為一種教育理論,它可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提供這一相關程式所依據的首要原理;作為一種用於實踐的操作程式,它包含了教學之前的分析(如任務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和學習者分析等等),開發教學策略,實施課堂教學以及評價與修改等一系列相關教學活動。

教學設計涉及教師能否有效組織教學,從而最終影響學生所能獲得的各種知識,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學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問題既有其客觀性,又有其歷史性和文化性;辯證地、發展地看待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訂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這將必然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進而幫助學生收穫更多的科學知識。

本書從開始構思到完成初稿,歷經三年多時問。最初,由我草擬大綱,與相關人員反覆討論,又經過幾次刪節修改,形成了現在的敘述框架。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描述了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也就是從巨觀角度對教學設計進行了概述,第二章闡述了分析與表述目標的技術,第三章論述的是學生與課堂環境分析的技術,第四章則涉及如何進行任務分析與安排教學順序,第五和第六章具體闡述了不同類型的教案編寫方法和不同類型課的教授方法,最後一章則是討論如何對教案進行評價和修改。其中,大部分內容都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並在每章都提供了大量的相關案例,而且每章最後所列出的思考題都充分結合了實際教學情境,以爭取使本書達到真正實用的目的。本書由胡誼、李同吉、袁薇薇、王小明、徐旖、李明莉共同完成。期間多次互改,相互融合,最後由我統稿並進行修改。同時,要感謝我的老師皮連生教授,提供了大量資料和各類有意義的設計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