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敖昌騤,又名嘯飛,1902年出生在廣東省陽江縣(現陽江市)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平岡鎮黃村人。他還是中共陽江地方組織第一任書記。他到陽江縣立中學讀國中時,開始接觸到辛亥革命和各種思潮,從而擴大了視野。
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主義運動在北京爆發,訊息傳到陽江,敖昌暌對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為極端憤恨,即賦詩聲討,並與進步同學組織學生會,到街上宣傳。他還回到家鄉四區,利用趕集的機會向民眾進行宣傳,揭露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賣國投降的罪行。
五四運動後,他離開學校到鄰近各縣以至外省各地農村考察,看到廣大的農村在軍閥混戰中凋零破產,生活十分貧困,因而產生了“農業救國”的思想。1922年,他考入廣州廣東農業科學院本科讀書。
敖昌騤在農科院學習期間,思想比較進步,經常和高等師範的學生藍裕業、賴先聲等交往,在他們的影響下,參加了新學生社。同年,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成立。敖昌騤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參加了農科院的國民黨分部活動。此時,他漸漸放棄了“農業救國”的思想,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挽救中國農業以至中國社會。他是農科院的學生會委員,並編輯學生會刊“農聲報》,積極撰寫文章。在文章中也反映了他改變了原來的“農業救國”思想,認為只有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才能挽救中國農業,並把社會改造和社會革命提到改造中國經濟的位置上來。
1925年,敖昌騤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急需大批黨團員到罷工委員會工作。敖昌騤奉命到罷工委員會糾察隊任秘書。不久,糾察委員會成立後,教昌暌又從總隊調糾察委員會任秘書。他積極搞好工作,任勞任怨,經常因此廢寢忘餐,受到了大家的讚揚。
1926年1月,黨派敖昌暌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員,以國民黨陽江縣黨部籌備員的身份回陽江,建立黨的組織,開展工農運動。敖昌騤回到陽江後,依靠當地工農民眾,吸收了一批工農分子加入國民黨,並在此基礎上重新成立縣黨部,敖昌騤被選為縣黨部常委兼書記長。與此同時,他和農運特派員潭作舟等到縣內各區開展農民運動,成立了陽江縣農民協會籌備會,還成-立了農民自衛軍。在敖昌騤等的領導下,全縣開展了“二五”減租,並取消了地主和民團對農民勒收的田信雞、田信鴨、禾更谷、護更費等額外租捐。同時,在縣城的各業工人也逐步開展活動。陽江的革命運動得以蓬勃發展起來。
1927年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發動政變。訊息傳到陽江,敖昌騤立即召開會議,作疏散到農村的 準備,組織武裝與反動派作鬥爭。正在此時,陽江地方反動頭子陸嗣曾、梁培忠等人指揮了一批反動軍警包圍了陽江縣黨部、縣農會及工會等革命團體。敖昌騤、譚作舟等十七人不幸落在敵人手中。不久,敖昌騤等被押解廣州,囚禁在南石頭監獄。敖昌騤入獄後,利用一切機會把從陽江轉押來的黨員組織起來並參加了獄中黃埔軍校六期地下支部發起的絕食鬥爭。
1927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員會作出舉行暴動決定。獄中黨組織聞訊,積極作好回響起義準備。敖昌騤等人互相串連好,把腳鐐用小銼鋸開一條縫,以便於接應起義軍時把腳鐐脫下。但由於廣州起義很快失敗而未能實現。
廣州起義失敗後,敵人加緊對政治犯的鎮壓和迫害,並從廣州找來工賊、叛徒,對監獄內的政治犯一個個甄別辨認,從而使不少人因此遇害。在此情況下,敖昌暌堅強不屈,並鼓勵同志堅持鬥爭,保持革命氣節,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1928年9月5日,當劊子手進來點敖昌騤的名字時,他知道自己最後的時刻到了,使在監房的牆壁上揮筆疾書,留下遺詩四首,詩云:
其一
霾障黯重天,豺狼當道前。
四郊皆赤血, 苦獄泣青年。
其二
奮鬥兩三年, 鋤奸志亦堅。
早知遭毒手, 恨未御防先。
其三
白色逞恐怖, 珠江激怒鳴。
英魂長不滅, 夜夜繞羊城。
其四
獄卒喚吾名, 從容就酷刑。
人生誰不死, 我當享遐齡!
然後,敖昌騤和戰友握手訣別,從容走出牢房,一路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他和譚作舟、黃貞恆、梁濟亨、陳必燦、吳鋒民、朱崇懋、譚啟沃、王德符、敖華日、梁光亨、粱泮亨等十五位共產黨員一起,在南石頭懲戒場監獄外的竹林山崗上,慷慨就義。時年二十七歲。
敖昌騤同志臨死前留下的四首遺詩,是後來一位虎口餘生的同志在一次總結大會上口述的,把這位革命英魂的遺詩一併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