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濟亨

梁濟亨,1896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代舉人。就讀於廣東農業大學,同時兼職教師。後到日本實習。1927年4月15日,在陽江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5月3日,與敖昌騤等16位革命志士被遞解廣州,囚於南石頭監獄。1928年9月5日被殺害於廣州紅花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梁濟亨(1896~1928),陽江平岡良朝村人。1896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代舉人。曾就讀於廣東農業大學,同時兼職教師。後到日本實習。1924年回國,積極參加改組國民黨的活動。翌年,任南路前敵政治宣傳委員會和第十師政治部宣傳委員,並隨第十師到陽江籌組國民黨陽江縣黨部。1926年3月15日,國民黨陽江縣黨部成立,任執委兼組織委員。1927年4月15日,在陽江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5月3日,與敖昌騤等16位革命志士被遞解廣州,囚於南石頭監獄。1928年9月5日被殺害於廣州紅花崗。

人物生平

追求進步

梁濟亨出生於良朝村的一個書香門第,有八個兄弟姐妹。由於家族大,人口多,他從小生活比較艱苦。中學畢業後,他就自謀生活,攢錢進修,後進入國立廣東大學農學院就讀。上大學後,靠兼職任教維持學業和生活。

梁濟亨在讀大學期間,不但沒有花費家裡的一分一毫,反而兼職任教,把節省下來的錢寄回家供幾個弟弟上學。三個弟弟讀到中學畢業,都當起了教師(五弟、六弟也參加革命工作)。後來,大學畢業,還爭取到了留學日本的機會。

出生在清朝末年的梁濟亨,也成長在民主革命的烽火年代。梁濟亨雖是個年輕的鄉村學生,但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追求進步,又有抱負,有革新潮流的意念。而且,他刻苦好學,知識面廣,能詩會畫,才華出眾,是個難得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讀中學期間,梁濟亨就表現出了卓越的組織能力。他廣交社會上層人物,接觸廣泛,為他在革命早期發動和聯絡各方力量,到處奔走,宣傳演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生長在農村的梁濟亨,了解農民所受剝削壓迫之痛苦,對農民反迫害、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深有感觸。他曾在當時的廣東省《少年先鋒》第五期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個青年農民的自言自語》。這篇文章吐露了貧苦農民的心聲,揭露和抨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農民的經濟剝削和政治迫害;這篇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震動,給當時正在興起的工運、農運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得到了許多有志之士的讚揚。

投身革命

留日回國後,梁濟亨回農大任教,不久就參加了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工作。1924年,他積極參與改組國民黨的活動,1925年初參加國民革命軍,在南路前敵政治部和第十師政治部工作,任宣傳委員。

1924年,孫中山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宣告國共合作開始。這推動了工農運動的恢復和發展,全國工人運動由低潮轉向高潮。1925年,全國大革命風暴到來。同年9月中旬,梁濟亨回陽江籌建國民黨陽江縣黨部,後因形勢不利,他又回到廣州。同年11月7日,國民革命軍進占陽江,他隨軍再次回到陽江籌建國民黨陽江縣黨部。中共黨員敖昌騤、譚作舟分別於1926年1月和5月回陽江開展工農革命運動。

中共陽江縣支部於1926年3月初正式成立,國民黨陽江縣黨部(下稱“國民黨縣黨部”)則在同年3月15日成立。此後,工農運動在陽江地區蓬勃興起,幾個月後,相繼成立了酒米、民船、鐵器、酒樓茶室等一批又一批的工會,各區鄉的農會、農軍、漁業工會也相繼成立,並積極展開工作。

在這段時間裡,梁濟亨夜以繼日地工作,他擔任國民黨縣黨部執行委員兼組織委員,經常到各區鄉、學校宣傳演講,發動民眾,組織成立工會、農民協會,進行援助省港大罷工募捐等工作,經常幾個星期都難得回一次家,由於他在陽江地區扶助工農運動的浪潮中作用突出,特別是在“五卅慘案”和“省港大罷工”運動中,工作特別積極,反動勢力深惡痛絕,所以也成為其圍毆攻打的一個重要目標。有一次,梁濟亨正在支持酒米工會進行罷工,向資方作鬥爭時,資方竟勾結反動派和暴徒對我父親進行圍攻毆打,並用石頭擲擊、追打;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梁濟亨的革命熱情。

1926年3月30日,陽江各界對外協會、國民黨縣黨部偕同各界團體50多個約萬餘人參加支援“省港大罷工”大會,由梁濟亨主持,各界團體代表演說,對支援、聲援“省港大罷工”的意義、作用分析得十分透徹,聽者莫不感動。會後,陽江各界對外協會、國民黨縣黨部組織勸捐隊和宣傳隊進行援助“省港大罷工”的募捐工作。

募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陽江各界第一期就捐款毫洋700多元。他們還推選梁濟亨和林振環、敖華袞、譚作舟去廣州慰問罷工工友,將捐款送交罷工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香港罷工委員會出版的《工人之路》(特號),多次刊登有關陽江工農革命運動的訊息。

英勇就義

正當工農運動興起和蓬勃發展的時候,國內外反動勢力因受到沉重打擊而懷恨在心。隨著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國民革命聯合戰線中的危險傾向日益顯露,蔣介石加緊勾結中外反動勢力,以進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公開叛變革命,對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進行血腥大屠殺、大“清黨”。在陽江縣,反動頭目統一行動,忠實地執行了國民黨右派的秘密指令,在4月15日凌晨2時,突然發動大逮捕,短短几天內就抓了二、三十名共產黨員和其他革命志士。5月3日,反動派將梁濟亨和敖昌騤、譚作舟等16名革命者解往廣州南石頭懲戒場囚禁。

雖被捕入獄,但革命者們的意志並未被征服,與反動派的鬥爭也未停止,反而激勵了他們繼續鬥爭的志氣和決心。據梁濟亨夫人和敖昌騤夫人講述,梁濟亨和其他革命者在獄中受到嚴刑拷打和迫供,手段極其殘忍,但他們仍英勇鬥爭,堅持真理,不肯暴露組織,不肯出賣同志。

梁濟亨鼓勵並撫慰他的夫人說:“意志要堅強,堅信革命事業一定會勝利的,回去要養育好子女,長大成人,繼承革命事業……”

1928年9月5日,天空籠罩著烏雲,反動派終於下毒手了。除其中一人被判無期徒刑外,梁濟亨和敖昌騤等15名革命者被押往廣州紅花崗英勇就義。在囚車開赴刑場時,父親和其他革命黨人一路高呼“共產黨萬歲!”“打倒蔣介石!”“革命定能成功!”等口號。他們忠於革命事業、從容就義、正氣凜然、英勇犧牲的精神,震撼人心。

激勵後人

梁濟亨犧牲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梁濟亨夫人的耳朵里。她悲痛萬分,常常以淚洗面,為了兒女們的安全,她強忍淚水,收拾行李,將家從陽江縣城帶回了良朝村里。

在白色恐怖而又極端貧困的日子裡,母親遵照父親的遺囑,忍辱負重,經受住了各方的考驗和打擊。她費盡心思,含辛茹苦將梁濟亨兒女們養育成人。

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保家衛國,梁濟亨夫人毫不猶豫地鼓勵和支持兒子回響祖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梁濟亨犧牲後,安息在廣州銀河革命公墓。

故居探訪

梁濟亨故居在平岡鎮良朝村。一條平坦的硬底化公路,將兩邊的稻田分隔開來,指引著我們前行。繞過幾排裝修一新的小樓房,沿著良朝村委會旁的小道往裡縱深,幾條縱橫交錯的小巷,串連起了一片住宅區。

和先前看到的小樓房不同,這裡大都是青磚瓦房和泥磚房,但很多房門緊閉,還有的因年久失修部分破損。巷道里,偶爾有拄著拐杖的老人走過,還有“嘰嘰喳喳”的雞群,打破這裡沉澱已久的寧謐。

熱情的村民,帶領著我們穿過一條又一條巷道,最終停在了一個門牌前:“良朝村一巷一號”。村辦公室主任梁定環說,這就是梁濟亨曾經的家。和普通的民宅不同,梁濟亨的家門口,方方正正的石板梯撐起了一個青磚土瓦的牌樓,石板梯間綠草叢生,青磚上也爬滿了灰黑色的苔蘚,但牌樓依舊完整無缺,透出一股歷史浸潤的氣息。

穿過門樓,裡面的建築群更讓人驚嘆:一排又一排的青磚房錯落有致,不似想像中的氣派,但簡約而不失莊重,古樸而不失大方。繞過客廳,後面是一矩形天井。兩側略寬,有側門可通向後園,兩旁廂房對立。整座故居由四進三井構成,呈“T”型布局。

熾熱的陽光,從四面低垂的井檐幽幽射入方形井池,映照著四周的窗欞。井池由規則平整的方形石塊成斜紋井格狀鋪成,井沿由規則的條石砌築。

梁定環說,梁濟亨的祖父是清朝舉人,隨著名望的提升、財力的日益雄厚和家族的壯大,他請人設計建設了這樣一個占地逾千平米的院落。為了顯示他的步步高升,院落依山傍水,四個分區也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四進宮”。

梁濟亨和他的兄弟姐妹,就是在這裡長大的。雖然,這裡的一切如今已變得荒涼,但細細打量,還存留不少古韻古風:屋檐下的外牆上,依稀可辨花鳥等圖案;屋內的橫樑,由一截截的木質畫框拼成,工藝十分精美;打開一些緊閉的房門,還能看到一些古時的木家具,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歷史……

梁定環說,梁濟亨被抓之後,他妻子就帶著孩子從陽江縣城回到了這裡生活。後來,老婆去世,孩子去了廣州,房子就被陸續分給其他的親人居住。如今,很多親人也都去了外地,只有幾戶還留在這裡。

追隨梁濟亨參加革命的梁洸亨和梁泮亨是兩兄弟,他們的老房子也在良朝村。由於沒有後人,他們的泥土房早早地被賣給了別人,如今修葺成了平整的青磚房。不過在青磚房的後圍,還能看到一些泥土牆和堆砌的土堆,村民們說,這些都是房屋修葺後留下的,也是有關這兩兄弟最後的記憶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