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與超越

救贖與超越

《救贖與超越》,作者盧軍,由齊魯書社於2007-12-1出版。描述的是釐清內外雙重苦難對現當代作家思想和創作的實際影響和意義究竟在哪裡,是本書研究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本書揭示出了苦難人生的外在原因,還力圖探尋作家內在原因造成的內在的缺陷,繼而揭示他們自身和作品中的人物選擇的直面苦難與超越苦難的方式,在較深的層次上把握住現當代作家的精神內涵,給人以啟發,進而拓展“苦難”主題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關係的研究領域。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救贖與超越

盧軍:女,1970年11月生,山東萊蕪人,1992年畢業於泰山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1998年考入山東大學文學院,師從高旭東教授攻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200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起師從牛運清教授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0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在聊城大學文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在刺叢里尋路的獨行者——魯迅《野草》精神的一種解讀

一、“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二、“橋樑中的一木一石”的寂寞

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四、《野草》精神的當下意義

第二章 “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書生政治家瞿秋白

一、“江南第一燕”改造社會的呼聲

二、重返文學園地

三、獨特的自述文本:《多餘的話》

四、“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

第三章 神性與人性的糅合——多重宗教文化影響下的許地山

一、謀諸宗教的溝通

二、“生活就含苦樂兩種感覺在裡頭”

三、“人生的目的在人人能夠得到安居樂業”

第四章 “向後看”中潛藏著“向著未來”的本質——沈從文的“道德重鑄”

一、“楚人血液給我一種命定的悲劇性”

二、對人生充滿悲憫和博大的同情

三、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四、“我的工作行將超越一切而上”

第五章 懺悔與超越——基督教文化對石評梅的影響

一、用上帝的意志去開闢道路

二、永久在懺悔哀痛中的一生

三、“我將我最後的希望建在灰燼之上”

第六章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勇於直面慘澹人生的蕭紅

一、“說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二、“作家的寫作是對著人類的愚昧”

三、“人需要為著一種理想而生活著”

第七章 悲憫情懷與對“文學的啟蒙”傳統的堅守——汪曾祺的“隨遇而安”

一、悲劇意識的覺醒

二、“隱伏的悲痛”的書寫

三、人文理想與民間意識的融合

四、民間生命韌性的張揚

第八章 塵埃落定後的別樣審視——楊絳筆下的“文革”時期

一、對動盪歲月“只據事紀實”的存在還原

二、著隱身衣窺探“好個新奇的世界”

三、人生的苦樂取決於“心游”境界的高低

四、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金邊

第九章 悲劇不僅是哀痛的,而且是光輝的——張中曉與《無夢樓隨筆

一、“對現實保持清醒,本身就是苦難”

二、“一切美好的東西必須體現在個人身上”

三、對封建文化和國民性的批判

四、“一時的失敗,不會毀掉一個堅強的人”

第十章 人生就是與困境周旋——史鐵生的生存美學

一、要為活著找個充分的理由

二、“愛是人類唯一的救贖”

三、“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存在”

第十一章 福柯生存美學的踐行者——陳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葉

一、尊重的是個體在生活中的權利

二、從悲慘的深淵中可以躍現出新的生命

三、雖“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

四、“波麗安娜”精神的啟迪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