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學文化

敏學文化

敏學文化,於2006年8月12日由中國西安張敏學先生提出並完成基本的理論構架。


敏學文化講座

“敏學文化”,最早顯現於孔子的《論語》。見《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是“敏”與“學”第一次同時出現在有籍可查的史料之中。
這個時期的“敏”與“學”作用的結果,僅僅代表了個人的修養程度,這個程度就是“文”。
可以肯定地說“敏而好學,是以謂之‘文’也”,也就是今天的“敏學文化”的思想啟蒙之處。
經過了2500多年的發展,“敏”與“學”經與其它不同文化的不斷交融,尤其是融會了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進步的實踐成果,一步步發展和豐富,其整個過程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界和諧作用的過程。
這個過程,終於在今天這個時代催生了“敏學文化”的誕生。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東方文化之間的兼容,更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兼容。
這種辯證的“揚棄”過程,使得“敏學文化”既兼具東西方文化的共性,又自成獨立的文化哲學體系。
承認、尊重、學習、創新、愛人、重物是敏學文化的理論基礎。
敏學文化倡導“敏銳學習,創享和諧”的精神追求。
敏學文化倡導“敏於感知、銳於犀利、學於聰慧、習於嫻熟;創於靈動,享於恬然,和於適當,諧於勻稱”的行為習慣。
敏學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基本觀點: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相信學習,改變差異。
敏學文化的六大理論原則
承認
這裡要闡述的是敏學文化的理論基礎問題。
將“承認”放在首位,是因為“承認”對於人類認識自然,參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實踐的重要性所決定的。
人是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踏進同一條河流里的,這是人類認識的基點,好比大地測量時所確定的大地原點,好比長江源頭的沱沱河;
“承認”是取得發展的前提,人類文明就是建立在“承認”的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
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承認人與自然要和諧,承認男女有別,承認文化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承認人類在自然界的社會實踐中要順天時而動。
那些諸如生產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獲得物質生活資料能力的說法、人定勝天的說法,就是違背了“承認”這個基本原則。
這種無視“承認”這個基本原則下所發展的結果。導致嚴重的溫室效應、臭氧層洞穿、南極冰蓋快速融化等自然現象,使得全球自然環境進一步惡化的這種人與自然非和諧的現狀。
在國家治理上,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上乃至於在世界經濟漸進於一體化的今天,仍然,缺乏“承認”這個人類最基本的認知原則。
一些國家在發展中一味的追求GDP,無視對自然的破壞和持續發展的考慮。
東西方文明之間的衝突,一些大國強國動輒經濟制裁,甚至武力相向。這種非“承認”所導致的戰爭,給人類文明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文明不需要戰爭來捍衛,文明是在相互承認的基礎上,被欣賞著接受並發展的過程。
尊重
人類的先賢在記錄和反思人類發展的歷程中,無不懷著崇敬的心情,這是有其深層次理由的,那就是他們都站立在“承認”的基點上,他們承認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在這個“承認”為圓心的基礎上點劃著名自己的圓。
這個點劃圓的過程,體現了“尊重”。
尊重是“敏學文化”的第二個理論原則,它與“承認”緊密聯繫,它在人類社會實踐中作用巨大。
大天世界紛繁多樣,就人類自身而言不僅有性別差異、膚色差異、地域差異、語言差異、更有經濟差異,這些所有差異能夠賴以共同存在,就是建立在“承認”基礎上的“尊重”。
只有相互承認和“尊重”文化的不同,才能化解東西方矛盾的衝突,只有承認和“尊重”人類目前存在的共同困難和大的發展機遇,人類才能有大智慧的出現。
學習
是什麼?傳承了文明,是什麼?發展了文明,是什麼?傳承和發展著文明。是學習,也只能是學習。
學習是“敏學文化”的第三個理論原則,它是“承認”和“尊重”的必然選擇。
學習,使得人類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展開人類共同的學習,使我們人類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體現“承認”和“尊重”的科學精神,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
誠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人類共同的學習,是能夠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的。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的整個過程,學習經歷著三次革命。學習的三次革命漸次深入,將最終引領人類走出一個自由、和諧的新明天。
這種建立在“承認”、“尊重”基礎上的學習,無疑加快了創新的形成。
創新
創新見證著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每時每刻,給予創新使得人類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取得偉大成就。
一個無視“承認”、“尊重”、“學習”的組織是不會有創新的原動力的,這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
創新是“敏學文化”理論的第四個原則,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顯現得尤為重要。
沒有創新就沒有組織的快速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組織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導地位。
這個時代是各種矛盾紛爭異常活躍的一個時代,更是一個強烈要求創新的時代,不僅要在技術上創新,更要在機制和制度上創新,創新出符合這個時代特徵的技術、機制和制度,創新出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技術、機制和制度。
高速化的信息傳遞,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為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本著“承認”、“尊重”、和“學習”的理性選擇,創新會獲得不懈的動力,為創新而展開的學習會使人類擁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愛人
人是創新的主體,是已知的感知未來和順應並發展未來的主導力量。“愛人”有別於“仁愛”。
“愛人”是人性的基本訴求。
這個人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和宗教,更沒有高低貴賤之別,這是無條件的愛,是基於天賦人權的愛。
“愛人”是“仁愛”的進步和升華,是2500多年發展的結果。
今天,世界在日益一體化,僅僅擁有狹義的民族主義情懷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一種求大同創和諧的全球觀念要求人們從根本上開始“愛人”。
“愛人”體現在承認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文化選擇並學習不同人群所選擇的文化,以期達到共同的文明。
重物
印度一位哲人說,世上的財富能夠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但無法滿足人類貪婪的心。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真實的映照著我們的足跡,人類與自然界中的萬物和睦共處,是我們賴以持久的子子孫孫永續發展的基礎。
能夠給予我們人類物質保證的是大自然,能夠整體窒息我們於死亡境地的也是大自然。
那種無視自然承載力的掠奪,那種為一國一己之私利的貪婪占有,從根本上破壞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更是漠視“重物”原則的集中體現。
敏學文化的二重性。
敏學文化”倡導敏銳學習,創享和諧的精神追求
文化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表現為文化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
好比酒文化或者茶文化,形式上是飲酒喝茶,但在精神上表現為一種氛圍,一種可以自我感覺得到的生活享受。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精神追求。
要么勝造七級浮屠,要么得道升天,要么魂靈升入天國,這些大都是死後如何如何的。
敏學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敏銳學習、創享和諧”,就是倡導人們要以敏銳的行為習慣去學習,去創造,去享受和諧幸福的生活。這正如一偉人所說得那樣,多少事,從來急,光陰迫,天地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一精神追求,完全貫徹了“敏學文化”的六大理論原則,集中體現了“敏學文化”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非凡的進取精神。
佛教的人生目標:是修成一位人格圓滿的大覺者-“佛”。“人人皆可成佛,眾生皆可成佛”。
道教的人生目標:是長生成仙和體道合真,其人生境界是美好的天國和人間仙境。
敏學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倡導敏於感知、銳於犀利、學於聰慧、習於嫻熟;創於靈動、享於恬然、和於適當、諧於勻稱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文化存在的表現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倡導“敏於感知、銳於犀利,學於聰慧、習於嫻熟;創於靈動、享於恬然、和於適當、諧於勻稱”的行為習慣。
具體的講,則是引導認同這一文化的人,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要逐漸養成對事物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犀利的行動力,通過學習使自我不僅聰明、聰慧,而且更富有智慧。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的演練,直至達到嫻熟的程度,進而創造和享受和諧幸福的生活。
通過這一行為習慣的培養,一步步去實現“敏銳學習,創享和諧”的精神追求。
習慣: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三者的結合。
敏學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基本觀點。
敏學文化”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相信學習改變差異。
敏學文化”傳播者致力於最具價值知識快速傳遞為使命。
通過精神追求的實現為“敏學文化”傳播者自身和授眾人群創造全新的幸福生活。
————————————————————————

敏學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基本觀點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相信學習改變差異。
人類的社會實踐證明,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有承認和尊重差異性的存在,承認和尊重學習改變差異的可行性,才能餞行“敏學文化”傳播者的使命。
這個使命就是—“實現最具價值知識的快速傳遞”。
甄別和實施最具價值知識的快速傳遞是“敏學文化”傳播者的職業素養和生活習慣。
職業素養和日常行為習慣形成的過程,就是“敏學文化”傳播者精神追求實現的過程。
通過這一偉大使命的實踐活動,為“敏學文化”傳播者自身和授眾人群創造全新的幸福生活。
敏學文化傳播者:是指認同“敏學文化”,並積極傳播“敏學文化”的工作者。

終身學習者誓言---張敏學
 
2008學習的第三次革命西安宣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