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平裝: 27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0816519
條形碼: 9787810816519
尺寸: 22.6 x 15.4 x 1.8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劉先江,湖南省綏寧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法學博士。現任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國家理論、公共政策與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教學與研究,已發表論文十數篇,合作出版教材、著作五部,獨立主持和參與省級社科基金項目五項。
內容簡介
《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研究:基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視角》主要內容: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更寬闊的視野去尋找和解釋政府管理改革中存在的真正問題及其原因,特別需要我們從更宏大、更長遠的歷史背景中去把握政府管理改革與創新的方向。《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研究:基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視角》就是以國家與社會關係為研究視角,把政府管理改革與創新置於馬克思所描繪的“國家權力回歸社會”的理想前景中進行分析所作的一種理論嘗試,認為政府管理社會化是我國政府管理改革與創新應該始終堅持的基本方向,並對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原則、途徑作了初步的探討。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社會轉型中的問題構建
二、研究現狀以及本書可能的貢獻
三、相關概念的流變及其內涵界定
(一)國家、社會與政府
(二)政府管理和公共管理
(三)政府管理社會化
四、研究方法與篇章結構
(一)研究方法
(二)篇章結構
第一章 作為一種研究視角的“國家與社會”
一、“國家與社會”分析視角的確立
二、“國家與社會”分析視角的適用性
三、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多元模式
(一)國家與社會的合一模式
(二)國家與社會的二元對立模式
(三)國家與社會的交融模式
第二章 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歷時性變奏: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一、馬克思關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基本思想與巴黎公社的經驗
(一)馬克思關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基本思想
(二)巴黎公社:社會主義政府管理體制的雛形
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管理模式的形成與教訓
(一)半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形態
(二)蘇維埃式的政府管理體制的初創
(三)社會國家化:史達林時期政府管理模式的特徵及其弊端
三、我國政府管理體制的創立及其特徵
(一)強國家:我國政府管理體制的創立
(二)全能政府:我國政府管理體制的特徵及其改革
第三章 國家權力回歸社會:政府管理社會化的內在邏輯
一、我國政府管理社會化的實踐邏輯
(一)我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與困境
(二)我國政府管理改革的社會化趨向
二、政府管理社會化的理論邏輯
(一)政府管理社會化是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管理社會化是對政府失靈的有效回應
(三)政府管理社會化是國家權力回歸社會的實現形式
第四章 國家與社會:分立而不對立——我國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生態及其原則
一、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生態分析
(一)政府管理社會化的時代背景
(二)政府管理社會化的國家制度生態
(三)政府管理社會化的社會、文化生態
二、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原則
(一)政府管理社會化程度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相一致的原則
(二)有利於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原則
(三)有利於社會發育和發展的原則
(四)堅持政府主導下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章 國家與社會的邊界探尋(上):國外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演進與啟示
一、國外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理論基礎
二、國外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具體實踐
(一)英國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概況
(二)美國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實踐
(三)澳大利亞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探索
三、國外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對中國政府管理改革的啟示
(一)政府管理職能市場化
(二)政府管理方式競爭化
(三)政府管理權力分散化
(四)公共服務社會化
第六章 國家與社會的邊界探尋(下):我國政府管理社會化改革的路徑選擇59
一、組織剝離:政府管理組織社會化
(一)政府後勤服務組織社會化
(二)事業單位組織社會化
(三)隸屬於政府的社團組織社會化
二、職能轉移:政府管理職能的社會化
(一)市場化
(二)社區化
(三)非政府組織化
三、過程滲透:政府管理方式的社會化
(一)政府管理決策的社會參與
(二)政府管理決策執行的社會替代
(三)政府管理績效的社會評估
第七章 國家與社會的共時性互動:政府管理新模式
一、政府管理與社會自主管理的互動發展
(一)政府管理的作用在於促進社會的自主管理
(二)社會自主管理有助於提升政府管理的品質
二、政府管理的模式轉換
(一)政府權力模式:從集權統治型政府向民主治理型政府轉換
(二)政府職能模式: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換
(三)政府績效模式: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社會建設型政府轉換
(四)政府目標模式: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換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