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山居

放山居

“放山居”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特郡,有超過150年的歷史。其前身是英國富豪、收藏家威廉·貝克福德放山居故園的殘存部分。“放山居”因其收藏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藝術品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放山居”()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威爾特郡,毗鄰聞名遐邇的放山修道院(),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

放山居放山居

這裡原本是19世紀“英國首富”詹姆斯·莫里森()的一座鄉村私邸,莫里森家族一直將其作為藝術收藏品的陳列地。

在“放山居”的收藏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藝術品,包括各種瓷器、琺瑯器、雕塑等,這也是“放山居”之所以能夠擁有一個如此飽含中國意境和詩情的中文名字的重要原因。“放山居”已經被莫里森家族捐出,成為英國政府的一座博物館,而“放山居”所藏的珍寶也在歷經五代之後,漸漸被後人出售。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莫里森家族先後委託英國佳士得公司進行了3次專場拍賣,每一次都在全世界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引起巨大轟動。

建築歷史

“放山居”的前身是英國富豪、收藏家威廉·貝克福德()放山居故園的殘存部分。

放山居放山居

1823年貝克福德將放山故居出售給印度的企業家法考爾(),那是放山故居被當作阿卡迪亞田園()“閣樓”()而出名。

1829年夏天,該居所租借給英國的紡織業大亨詹姆斯·莫里森,並修建成奢華的莊園。(詹姆斯·莫里森被認為是英國十九世紀除了皇室以外最富有的人。)

1839年詹姆斯·莫里森購下了該居所並傳給了他的次子阿爾弗雷得·莫里森()。

1848年,該建築又添加了一個義大利式的塔樓。

1902年因放山故居損毀嚴重,阿爾弗雷得之子休·莫里森()在奇爾馬克教區()重建新樓,並命名為“小山脊”()。該樓房由布洛設計(Detmar Blow),並模仿17世紀的貝里克郡倫納德莊園()而建。

1921年放山故居的大部分建築主體損毀,“小山脊”在同年被擴建。

1971年“小山脊”損毀,原址處由約翰·莫里森()建起新樓,這就是現代的“放山居”。

社會評論

放山居的“中國房”放山居的“中國房”

研究莫里森家族史的專家、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文化史教授戴克詩(

)在自己的專著中,記載了當時有人所寫的“放山居遊記”:“在莫里森的宅邸中,繪畫雕塑、波斯地毯、掛毯刺繡、希臘古董、手稿信札及中國瓷器俯拾皆是。每個角落皆散發著獨特的韻致,歷代的奇珍異寶仿佛唾手可得。逐層看去,目光所及皆是巧奪天工之作。與之相比,連北歐第一流的皇宮都顯得俗不可耐”。

“在那個年代,歐洲人是不可能對中國藝術品有很深的認識的,因為150年前,他們對中國的概念是非常新鮮和神秘的。但是,那些來自中國的瓷器和藝術品確實都非常的漂亮。”曾志芬(

)說,“但是,可以看出阿爾弗雷得對中國藝術品非常重視,他尤其喜歡華麗、精美的中國瓷器和掐絲琺瑯器,所以他特意聘請當時國際知名的建築師瓊斯(

)在放山居專門建了一間‘中國房’,用於陳列中國藝術品。”

藏品

阿爾弗雷得·莫里森與琺瑯雙鶴的畫像阿爾弗雷得·莫里森與琺瑯雙鶴的畫像

1857年,詹姆斯·莫里森去世後,阿爾弗雷得·莫里森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價值75萬英鎊的股票、股份以及“放山居”莊園。之後,阿爾弗雷得利用龐大的遺產,收藏了一批極為可觀的藝術瑰寶,他尤其對中國藝術品頗為感興趣。

在其公諸於眾的藏品中,比較出名的為2010年11月由佳士得拍賣的3件藏品,分別是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清嘉慶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和清道光黃地粉彩花卉五福碗一對。特別是掐絲琺瑯雙鶴香爐,更是成為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估價最高的拍品。1880年,阿爾弗雷得·莫里森曾經請當時著名的西班牙藝術家普拉西多·蘇洛阿加()為其畫了一幅肖像畫,這對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出現在畫中作為背景,可見主人是多么喜愛和珍視這件器物。

1971年倫敦佳士得在拍賣的一件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最終以高達2.5266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由“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2005年創造的中國工藝品及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瓷器”,而這件“葫蘆瓶”也同樣是“放山居”的舊藏。

清嘉慶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 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 清乾隆御製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
“大明永樂年施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坐像

建造者簡介

放山居放山居

威廉·貝克福德()出生於富有之家,自幼就顯現出極大的天賦,擁有顯赫的家族和臭名昭著的脾氣,他的一生演繹著傳奇。威廉.貝克福德是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英國卓越的藝術鑑賞家也是亞洲和歐洲藝術收藏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同時也是作家和建築藝術家,他撰寫的天主教浪漫小說《瓦塞克》()和其建造的著名放山修道院為世人熟知。貝克福德去世後,葬於英國巴斯市貝克福德塔傍邊的維多利亞公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