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幣制改革
國內有兩次著名的幣制改革,分別為國民政府幣制改革、漢武帝幣制改革。國外有三次有影響力的幣制改革,分別為德國幣制改革、辛巴威幣制改革、朝鮮幣制改革。
國民政府幣制改革 德國幣制改革 漢武帝幣制改革 辛巴威幣制改革 朝鮮幣制改革 -
漢武帝幣制改革
漢武帝幣制改革指中國西漢武帝統治時期進行的幣制改革。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又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
時代背景 第一次改革 第二次改革 第三次改革 第四次改革 -
國民政府幣制改革
國民政府幣制改革始於1935年11月3日,財政部頒布《法幣政策實施法》及《兌換法幣辦法》,其中規定中央、中國、 交通3家銀行發行的貨幣為法幣,以圖改變以...
簡介 主要內容 歷史沿革 時代意義 -
白銀危機與幣制改革:解析南京國民政府銀本位時期的政治、經濟與外交
《白銀危機與幣制改革:解析南京國民政府銀本位時期的政治、經濟與外交》是2014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愛。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信息 -
幣制局
幣制局,官署名。清末度支部附屬機構。宣統二年(1910)改幣制調查局設。掌幣制改革事宜。
設定 -
王莽幣制
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一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直接導致了王莽政權信用的喪失。第三次幣制改革,將錢幣分為六等二十八品,使得幣制更加混亂。
-
大流士一世改革
大流士一世改革,指的是為了鞏固政權和帝國的發展,從公元前518年始,大流士對原有的統治機構和古老的軍事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大流士改革”。大流...
主要措施 歷史意義 -
改革[漢語詞語]
改革,漢語詞語,現常指改變舊制度、舊事物。對舊有的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一般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
出處 改革記錄 -
法幣改革
法幣改革是國民黨政府廢止銀本位制,採用紙幣制的一次幣制改革。1935年11月4日開始實行。主要內容有: 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 (後加中國農民銀行) ...
-
中國歷代財政改革研究
書名。是葉振鵬的作品。主要介紹的是國家財政在社會發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是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社會矛盾的集中點,又是調節各種社會矛盾的總樞紐。這...
圖書信息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