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收藏](/img/9/399/nBnauM3XyUDN1ATN5YTM2YDN2QTMxIDN0UDOzQTNwAzMxAzL2E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例句:明 王明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環翁(袁可立子袁樞)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
他的最大愛好是收藏古畫。
2. [house]∶收起來保存;
例句:在冬季把遊艇收藏起來。
3. [jewellery in store]∶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例句:燕趙之收藏, 韓魏之經營。—— 唐· 杜牧《 阿房宮賦》
引證解釋
1. 收聚蓄藏;收集保存。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宋 蘇軾《和錢
安道寄惠建茶》:“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鑽權幸。” 明王鏊《震澤長語·象緯》:“變涼為寒,萬物收藏之時也。”清張庚《國朝畫征錄·袁樞傳》:“樞(袁可立子)博學好古,精鑑賞,家富收藏。”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
2. 亦作“ 收臧 ”。收殮埋葬。
《後漢書·劉玄傳》:“劉恭夜往收臧其屍。”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蒙君之恩,父喪收藏。”《梁書·武帝紀中》:“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青州悉使收藏。”
3、收留隱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費)無極對曰:‘一面出榜四處懸掛,不拘何人,有能捕獲伍員來者,賜粟五萬石,爵上大夫;容留及縱放者,全家處斬。詔各路關津渡口,凡來往行人,嚴加盤詰。又遣使遍告列國諸侯,不得收藏伍員。彼進退無路,縱一時不能就擒,其勢已孤,安能成其大事哉?’”
概念
收藏是一種對於物品的蒐集、儲存、分類與維護的癖好。收藏家的收集對象通常是有價值的古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物件。如書畫、集郵、火柴盒貼畫與明信片是較為主流的收集項目。
中華藏品
![收藏](/img/2/4d6/nBnauM3XzYDO5IDOyYTM2YDN2QTMxIDN0UDOzQTNwAzMxAzL2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材料的稀有性
和田玉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大瑰寶,謂之“真玉”。與其它各種非真玉相比,它遠比玉雕行業里所使用的其它各種非真玉稀有的多。特別是和田羊脂白玉經過上千年的開採挖掘,現已很難尋覓,彌足珍貴,是和田玉中的極品。眾所周知,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隨著市場需求量的擴大,開採力度的提高,和田羊脂玉將會越來越稀少,而越來越珍貴。
不可替代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各類藝術品的仿製能力日新月異,無論是名人字畫、官窯瓷器、土陶泥俑、商周銅器等等,都有大量的高級仿製品。使一些資深的鑑定家都難分真假,更是藏家失財傷神,購到贗品的滋味是無法言表。而和田玉固有的特性是其它假冒品所不具備的,只要用心去觀察,很容易區別。掌握和田玉的鑑別技能和知識也是很容易的。最可信的是和田玉可用科學儀器鑑定,全國各地寶玉石監測站均可鑑定,所以不會像其它藝術品常被假專家誤診,坑害收藏者。
保值性、升值性
![收藏](/img/4/fae/nBnauM3X4EzN2gzN0YTM2YDN2QTMxIDN0UDOzQTNwAzMxAzL2E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藝術觀賞性
每件好的藝術作品都傾注著設計製作人員的智慧型和汗水。玉雕作品也是如此。它已豐富多彩的體裁、吉祥祝福的寓意、神奇巧奪的雕工、高貴典雅的氣質、博大的文化內涵反映了玉雕大師的天才與智慧型。每件作品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耐人尋味。特別是一些寓意好的作品,直接代表著人們的思想願望與感情依託。觀賞把玩一件精美的玉器,就是一種精神享受。
良好的保存性
![收藏](/img/c/34c/nBnauM3X3IzM2YzM3YTM2YDN2QTMxIDN0UDOzQTNwAzMxAzL2E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收藏和田玉玉器,首先要把產品和作品區別開。產品是指一般可大批生產,重複製作而沒有藝術附加值的。作品是傾注了製作者的智慧型。有藝術欣賞性,有文化內涵的,特別是一些大師的精品、絕品、神品之作,其藝術附加值是無法估量,今日大師之傑作就是明日世間之珍寶。所以,收藏和田玉之精品、神品才能達到升值、保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