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蓼[中藥]

支柱蓼[中藥]
支柱蓼[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支柱蓼,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的根狀莖。植物支柱蓼,分布於我國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江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貴州等省。具有散瘀止血,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腰痛,胃痛,崩漏,外傷出血。

別名

九牛造、螺絲三七、算盤七、雞血七、九龍盤、蓼子七《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

根狀莖。

性味

味微苦、澀,性平。

歸經

入肝、胃、大腸經。

功效

散瘀止血,理氣止痛。

主治

跌打損傷,腰痛,胃痛,崩漏,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胃痛、痢疾、腹瀉、脫肛,支柱蓼9g,水煎服(或研粉,每次服3-6g)。(《湖北藥材志》)

2、治勞傷腰痛,支柱蓼15-30g,泡酒服。(《湖北藥材志》)

用法用量

內服:9-15g。

外用:適量,研磨塗敷或鮮品搗爛敷於患處。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浸泡,潤透,切薄片,乾燥,篩去碎屑。

鑑別

一、藥材性狀

根莖呈連珠狀結節,直或稍彎曲,似一串小荸薺,長2-9厘米,直徑0.5-2厘米。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有6-10節,每節呈扁球形,被殘存葉基,並有殘留細根及點硬,折斷面近圓形,淺粉紅色或灰黃色,近邊緣處有12-30個黃白色維管束點排成斷續環狀。氣微,味澀。

二、飲片性狀

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薄片。切面淺粉紅色或灰黃色,近邊緣處有12-30個黃白色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狀;周邊紫褐色或棕褐色。質堅硬。氣微,味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肥厚,呈不規則結節狀,粗糙,黑棕色,鬚根甚多,莖細長,單一或基部分枝,綠色,基生葉叢出,具長柄,莖生葉互生,下部者具柄,上部的漸至無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質薄,長3-15厘米,寬1.5-9厘米,先端尖銳,微彎,基部心形,全緣,托葉鞘膜質,2裂,有明顯的脈。夏末秋初開白色小花,穗式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常2個並生;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8個,與花被近等長。瘦果三棱狀倒卵形,黃棕色,有光澤。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陰濕處或林下。分布於我國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江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貴州等省。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散血行氣,治跌打損傷及五勞七傷。”

2、《貴州民間藥物》:“治胃痛,化瘀血,治紅白痢,脫肛。”

附註

1、《中國藥典》1977年版曾收載。

2、本種在“Flora of China”5:285,2003的中文名為支柱拳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