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入門

參與方式:關注網路需支教老師學校,通過自行聯繫協商,約定支教時間和方式。 2、參與活動:由組織方、支教老師發起的活動,大家量力而行的方式參與。 5、宣傳行為:利用自己的便於條件,宣傳公益支教行為,宣傳百度支教吧。

序言

為了讓大家更明白支教,便於新人入門,特將拙技代勞,由於能力和知識有限,不足和錯誤在所難免,在此望各位有識之士,慷慨賜教;有任何意見和建議,也可一併說道。
在正式開篇之前,想說明幾點:
感謝你對支教的興趣,剛接觸或許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有些不知何為,這些都是正常的,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支教之旅,享受更好的快樂支教。
思考五個問題:
why- -你為什麼想支教?
who-- 你想幫助哪些人?
when--你願花多少時間?
what-- 你能做些什麼事?
how-- 你怎樣看待支教?

支教的定義

廣義支教:改善當地教育環境,培養當地師資力量。
狹義支教:去到實地的支教行為。
到底是提倡哪種支教行為?其實也是魚和漁的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這道理也是片面的,打個比方,一個人要餓死了,你和其談漁,現實嘛?不現實!我個人的觀點是,一個人要餓死了,那就給他魚,救命,一個人還餓不死,那么我們在幫助的過程中,就要教他漁。
換成支教也是如此,倘若一個地點(學校),沒有老師很匱乏,此時大談培養師資力量,這是不現實的,倘若有一定老師力量和基礎,則可以在實地支教過程中,嘗試培養當地的師資力量和改善教學環境。
當然凡事切忌盲目求快,畢竟公益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勞!

支教的理解

現在感覺一談到支教,很多朋友會想到所謂支教是自己去到當地教孩子,一方面是對此精神可嘉讚揚和欽佩,另一方面卻也是擔憂,有幾個方面的不足:
1、專業知識不足:育人不是只靠激丶情,更需要靠專業知識,如何系統的教孩子。
2、安全保障不足:有的朋友一想支教,會想到去最偏遠的地方,但是否有考慮過當地境況,地理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傷病,醫療保障誰負責?
3、生活保障不足:偏遠山區等,條件艱苦,習慣城市生活的自己,是否能適應,適應飲食、居所、適應蚊蟲、適應人文,好比西丶藏、青海等地,有不殺生的習俗。
4、適應能力不足:前面2條是客觀存在的環境,那么這一條,則是自己的主觀適應力。
5、經濟保障不足:有些支教行為,特別是個體,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如何維繫生活,現在、未來的生活,倘若家庭是否困難,父母經濟收入也困難,那么此時是否應該去支教,而不承擔家庭重擔?
6、支教認識不足:支教不應該只是定義為自己去到實地,支教從直面意思來看,是支持當地教育的發展,那么就應該是改善當地的教學環境,那么我們還可以做的:
1)提供教學設備
2)修繕教學校舍
3)老師生活補貼(包括支教老師、經濟困難老師)
……
對於支教也是要以平常心,長期心去關注,而不是一時衝動。

支教的環境

我國基本國情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高中地理課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體,前句話需改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會條件不一,及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政策原因,讓物質分配極為不均衡,貧富差距較之以前擴大許多,部分地區“富顯闊,貧求生”,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導。
作為去到異地支教的志願者,首先需要具備自我生存自理和溝通能力,其次具備教學能力,能長期忍受在艱苦、孤獨的條件下從事教育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衝動和缺乏理智

參與的方式

一)官方組織:共青團、學校等機構組織。
1、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畫
由此衍生有:碩師計畫、研究生支教團
2、高校社團組織的暑期支教
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到貧困地區開展支教助學互動活動,詳請參與各高校社團活動表。
參與方式:詳情關注團委、學校官方網站。
二)企業組織
企業為體現社會責任,或公益行銷開展的支教互動活動,具體開展時間和方式,因企業不同,而方式有所不同,一般為送教,送硬體等,如:雪佛蘭紅粉筆計畫、愛普生愛心課堂計畫等。
參與方式:關注網路宣傳,一般在新浪、天涯等主流媒體會有專題活動頁面。
三)支教組織
參與方式:關注該支教組織網站。
四)個人行為:自行去到支教學校。
參與方式:關注網路需支教老師學校,通過自行聯繫協商,約定支教時間和方式。
對比圖對比圖

報名要求

一、基本的要求
1、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歷史,及其他不良疾病。
2、服從指揮,能聽從組織和學校安排。
3、為人隨和,易於與人相處。
二、具備的能力:
1、自理能力:因為支教老師沒了經濟收入,校方大多能提供些地給耕種青菜,這就減少了老師的支出,從而對長期的支教有一定幫助,同時拈花惹菜可以培養情操s
2、教學能力:具備良好的授課能力,制定教學計畫,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應試能力。
3、溝通能力:與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等的溝通交流能力,處理好人際關係。
4、學習能力:不斷學習新事物,以適應當地生活。
5、經濟能力:能維持自生生活所需,一般為每月300元,但也應有所結餘,以便不時之需。
三、將要面對
1、水土不服:
2、蚊蟲叮咬:
3、孤獨寂寞
4、語言障礙
5、不公不平
……
四、情景測試
1、教案能力:根據內容撰寫教案
給孩子上“歡樂的潑水節(蘇教版二年級語文)”這節課撰寫教案,原課文如下:
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提著桶,端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裡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的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潑。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迴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大家唱著歌,跳著舞,賽起了龍舟,放起了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2、 如果你教的班上有一名家庭月收入幾百元的貧困生,看到同學們用啫喱水,於是省下自己兩個星期的早飯錢也買了一瓶用,你會怎么辦。
3、 班主任開會去了,你班上有一名同學突發癲癇,躺在地上抽搐,你會怎么做。
4、 你想組織一次開闊學生視野的活動,校領導已經批准,但是有一個班的班主任以影響學生成績為理由,拒絕讓其班上的同學參加,你會怎么做。
(2、3、4問題,轉自貼吧ID“真—high到死”的貼子內容)。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不知所措,或沒有把握,建議再深入加強理解和提高,之後再選擇支教,當然你也可以從後方支教開始。

實際案例

後方支教

將支教行為劃分為前方和後方行為,前方即實地去傳授知識,後方則是在非支教地區從事支持當地支教的行為,如:從物質、資金上支教當地支教老師,支教老師則提供一手信息資料,捐贈反饋等,以此形成支教結對模式。
後方支教可為:
1、閒余捐贈:將自己閒余、全新的書籍、文具、體育用品等捐贈到支教地,而後由支教老師提供反饋。
2、參與活動:由組織方、支教老師發起的活動,大家量力而行的方式參與。
3、收集資料:收集支教日誌、支教心得、而後匯總於百度支教吧,便於更多朋友查閱。
4、特長公益:利用自己的特長,如:設計、宣傳等,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
5、宣傳行為:利用自己的便於條件,宣傳公益支教行為,宣傳百度支教吧。
6、支教結對:當熟知支教老師後,可開展支教資金結對,畢竟當地支教需要資金支持。
人人都想去前方,大談奉獻,但倘若沒了後方支持,光有前方又如何?後方和前方同樣重要,更加低調,更加需要默默無聞。。。

百度支教吧

一、關於百度支教吧
百度支教吧是依託百度貼吧的公益支教信息交流互動平台,現開通人人網分舵。
具備以下特性:
1、開放性:歡迎每個樂於支教、關心支教的各界朋友。
2、自由行:大家可以自由交流支教相關信息。
3、互助性:彼此之間分享自己的信息,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4、自律性:在享受自由的同時,希望遵守百度貼吧相關規定,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
二、百度支教吧職責分工和管理團隊公示:
1、職責分工:
市場部:負責對外合作洽談;支教活動策劃、執行、反饋。
人事部:負責人事管理,人員安排和推薦。
設計部:負責海報設計、宣傳資料製作等。
編輯部:找尋、核實支教學校情況;負責支教信息發布和編輯。
關於內容發布:每個支教可以找尋一個發布人,讓其定期自行發布該組織活動事宜,支教學校信息更新。
2、管理理念
小事看人品,大事看能力。
三、加入我們:從小事做起
第一關:一天時間完成(初步認識支教吧)
1、到支教吧回復十個帖子,轉三個支教思考相關的,寫一個支教相關內容:感想,建議、心得等。
2、想公益前回答的三個問題
1)你為什麼想公益?
2)你會什麼?(技能方面)
3)你想從事哪些公益事情,並願意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第二關:(想加入義工)
1、平均每天發5個新貼,回復5個貼,考核時間一個星期。
2、收集一個公益助學組織,發布其簡介
第三關:歡迎一個新朋友,給其講解百度支教吧相關。
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分享和互動,分工不會是絕對的~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關鍵是志同道合,能做點實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