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大乘論
大乘論是大乘佛學發展到龍樹時代(約2~3世紀)才出現的。《瑜伽師地論釋》稱:“佛涅槃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採集大乘無相空...
大乘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
相宗傳承 何謂唯識 翻譯註明 相關書籍 原文 -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梵文 Mahāyāna śraddhotpada śāstra),大乘佛教重要論書,相傳為古印度馬鳴著,南朝梁真諦譯,一卷;唐代實叉難陀...
簡介 思想 原文 -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思想特點 四大菩薩 主要經典 -
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起自部派佛教後期,大乘佛教經典開始流行時。傳統的上座部佛教部派,不承認這些經典的地位,認為這些經典皆非釋迦牟尼佛所說,對這些大乘教經的權威性...
起源 早期記載 正反見解 論證 事件 -
華嚴宗[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華嚴宗,為中國(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祖庭是西安華嚴寺。華嚴宗,依《華嚴經》立名,故稱華嚴宗。又稱賢首宗、法界宗、圓明具德宗,發...
簡介 祖庭 教義 起源 法界緣起 -
制惡見論
《制惡見論》,為玄奘三藏於印度所作,以破正量部之惡見。是玄奘在印度遊學期間所撰寫的影響最大的一部論書,為玄奘贏得了聲震五印的極高榮譽,可惜未能流傳下來。
簡介 三論 相關背景 主要內容 -
六經十一論
1。 1。 1。
-
大乘佛法
既大乘與佛法。大乘:如大乘與七大性相應中說。二解顯揚聖教論 三卷十四頁云:三、大乘。謂住大乘法性;為令自他證寂滅故;不由師教,發正願已;修方便行。佛法:...
佛陀之教說 開一切智之教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Yogācāra-bhūmi-ā stra),系印度佛教論書。又稱《瑜伽論》、《十七地論》,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
淵源 其他信息 譯本 結構組成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