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攝像就是使用攝像機(視頻拍攝設備)把光學圖象信號轉變為電信號,以便於存儲或者傳輸。當我們拍攝一個物體時,此物體上反射的光被攝像機鏡頭收集,使其聚焦在攝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攝像管的靶面)上,再通過攝像器件把光轉變為電能,即得到了“視頻信號”。光電信號很微弱,需通過預放電路進行放大,再經過各種電路進行處理和調整,最後得到的標準信號可以送到錄像機等記錄媒介上記錄下來,或通過傳播系統傳播或送到監視器上顯示出來。
攝像的四要素為:結構、方向、捕捉、詮釋。
工作概況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電視新聞攝像工作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技術型攝像,一是編導型攝像。
技術型
按照電視採訪的傳統做法,技術型攝像是指單純的攝像工作。這種類型的攝像記者主要任務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是這也不是簡單的攝像機操作者,他應該充分理解編導意圖,積極參與節目的製作,協助編導完成對事件的報導。
編導型
所謂編導型攝像,是指記者一人集採訪、拍攝、編輯於一身,既是編導,又是攝像,還要完成編輯工作,西方許多國家的電視新聞工作者就是編導型攝像。從節目創作的角度來說,編導自己拍攝,更清楚什麼是有用的鏡頭,如何選擇拍攝報導角度,怎樣進行畫面表達。這種方式有利於創作者意圖直接體現,減少創作環節,是今後電視新聞工作的發展方向。當然也對創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要成為全才,在實際工作中才會得心應手。
畫面質量
技術標準
聚焦(清晰度)、曝光、穩定、色彩(白平衡);
畫面美感
構圖、色彩、表現力(感染力);
節目主題
節目主題、層次。
不同要求
1、因節目樣式不同
各類節目有不同要求,如新聞節目敘述事件、散文詩(文學)節目表現情感,不同的拍攝方案。
2、因拍攝重點不同
一般而言,拍攝是既要聲音、又要畫面,特定情況下會有重點:有時以聲音為主,有時以畫面為主,有時以特定細節為主,需要注意。
3、因拍攝的對象不同
當需要面對採訪或實時拍攝時,會以手持設備拍攝為主;而偷拍跟蹤採訪時,如:動物節目,可以使用遠程攝像工具。
基本要領
穩
電視畫面不穩、鏡頭晃動會影響畫面內容的表達,破壞了觀眾的欣賞情緒,使眼睛疲勞。切忌邊走邊拍,這樣會造成很大的晃動,除非特殊情況,
利用三腳架是減輕畫面晃動的有效辦法之一。在情況允許時,應儘量利用三腳架,或充分利用各種支撐物,如身邊的樹、電線桿、牆壁等等。
平
指所攝畫面中的地平線一定要平。尋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圖形應橫平豎直,以尋像器的框線為準來衡量。畫面中的水平線與尋像器的橫邊平行,垂直線與尋像器的豎邊平行。如果線條歪斜了,將會使觀眾產生某些錯覺。
準
一般指落幅要準。當某個技巧性鏡頭(推)結束時,落幅畫面中鏡頭的焦點、構圖應該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後的構圖修正,都會明顯地在畫面中表現出來,而且落幅後還在修正構圖會給觀眾造成一種模稜兩可的印象。
“準”這一要領在攝像中是較難掌握的,如推鏡頭和搖鏡頭,畫面中的構圖在不斷變化,為了保持構圖均衡,常常結合兩種技巧,在最適當的時機,推和搖同時結束,落幅應當是最佳構圖。
一句話:固定(靜態構圖)鏡頭和運動(動態構圖)鏡頭在拍攝的過程中,畫面的抓取、構圖應準確、和諧。
勻
勻是指運動鏡頭的速率要勻,不能忽快忽慢,無論是推、拉、搖、移還是其他技巧,都應當勻速進行。鏡頭的起、落幅應緩慢,不能太快,拍攝靜態物體以看得見為準,中間必須是勻速的,
清
正常情況下,畫面聚焦應清晰。
就業前景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享受的願望隨之增加,國家也在著力培養國民的藝術修養提高國民的綜合藝術素質。畢業後將是影樓、報社、電視台、劇組、影視公司、廣告公司、婚慶公司、文化傳播公司、大眾傳媒等都需要的攝影攝像高級藝術人才。
培養目標
具備廣泛的科學文化和藝術理論知識,具備電影、電視、廣告、圖片攝影攝像能力.能在電影廠、電視製作部門、廣告宣傳部門、音像出版部門從事攝影藝術創作、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注意事項
忌面面俱到
新手在攝像中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就是:喜歡用遠景,將過多的背景放在畫面中,導致主次不分。看到眼裡的花花草草就愛不釋手,恨不得都拍攝進來,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體人物倒成了花草的點綴,看上去像一個風景片。拍攝錄像片應該多採用近景乃至特寫鏡頭,把主角突出出來,人物豐富的表情才會清晰可見。
忌死搬硬套
我們應當熟悉規則、學會運用規則,活學活用,順勢而為,切不可盲目聽從一般的陳規舊套。如果我們只知道刻板地去運用“規則”,那么我們的作品就會顯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攝像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而藝術是有規則但更無規則的。所謂的構圖規則,只是攝像創作的基礎套餐,並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畫畫一樣,好的作品是脫胎於規則但不拘泥於規則的。攝像構圖的最後一條規則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規、打破一切束縛、反對一切戒條,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有生命力。
攝像構圖
在拍攝前保持攝錄機處於水平位置,這樣拍攝出來的影像不會歪斜,你可以以建築物、電線桿等與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體為參照物,儘量讓畫面在觀景器內保持平衡。
要儘可能接近目標,這樣才會保證不會有不相關的背景出現在畫面上,但你也必須在主角四周預留一些空間.以防主角突然移動。要保證攝錄像機與被拍攝的主角人物之間不會有人或有其他物體在移動。不要讓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畫面中,一半在畫面外。如果你拍攝的是你無法控制的活動,那么,你不可能確保所有構圖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攝主角安排在畫面中的正確位置。同時把整個場景掃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構圖時還要注意:運動中的物體不管多小都比靜止的物體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讓不必要的會分散觀眾注意力的運動中的物體出現在畫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搶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別是紅色、鮮黃色和深藍色尤其會吸引眼睛的注意,畫面中要避免出現跟主角沒有關係但卻會搶眼的色彩。
(不平衡的構圖。拍攝距離太遠,背景太雜、太多、太亂,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現出來。)
很多專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構圖原則。攝像實踐表明,讓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於畫面1/3處——而不是在正中央,這樣的畫面比較符合人的視覺審美習慣,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畫面要有美感得多。一個完整畫面被兩根垂直和兩根水平方向上的線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線與水平線交會的4個點,這就是畫面中最能討好視覺的部分,可以把這個位置作為主體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於畫面中的三分之一處,面部正好處在左上角的兩線的交點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構圖原則的。並且背景也不雜亂,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來。)
人物的攝像構圖
當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與畫面垂直時,他們面對或前進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間——“前視空間”,多過他們後面的空間——“多餘空間” ,應該將“多餘空間”減少到最低人物的攝像構圖
當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與畫面垂直時,他們面對或前進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間——“前視空間”,多過他們後面的空間——“多餘空間” ,應該將“多餘空間”減少到最低程度。
拍攝人物時,不要給所拍的人物頭頂留太多的空間。否則就會造成構圖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畫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畫面的三分之一,觀眾就得集中目力仔細辨認,時間稍長就會感到乏味。記得應該把人物眼睛維持在畫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這個高度以下,這個人看起來好像掉落在電視螢幕里。
進行人物的構圖時還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級的構圖錯誤:譬如電線桿突出在畫面人物的頭頂上、建築物的水平面與畫面人物的脖子等高、電線橫在脖子上等等。
關於裁身點。拍攝畫面一般有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表現手法。如果你以遠景拍攝,人的全身都會出現在畫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寫手法去拍攝,這樣就需要把被拍攝者的身體從下往上依次遞增的從畫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請注意不要把人的膝蓋、腰部和頸部作為裁身點,在這三點上裁出來的畫面讓人看起來是很彆扭的。除非你進行的是臉部或身體某部位的特寫,最好的裁身點應是腋下、腰部下面一點,膝蓋上去一點。 攝像構圖中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