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榜鄉

擺榜鄉屬於高位緩丘平台地形,坡頂台地被縱橫交錯的溝壑切割,是其地貌的重要特點。在這片7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9.9%,其中又以苗族居多,占總人口的85.1%,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鄉。

基本信息

擺榜鄉

位於

擺榜鄉貴州省惠水縣南部,距惠水縣城45公里,東鄰平塘大塘鎮,南與太陽鄉接壤,西與斗底鄉接界,北靠寧旺鄉和平塘縣的掌布鄉。“擺榜”系苗族“必棒”的譯音,其意為高山平原,屬於高位緩丘平台地形,坡頂台地被縱橫交錯的溝壑切割,是其地貌的重要特點。全鄉除蠻河村屬於喀斯特地形外,石板、甲壩、盤井、高寨、冗拱等5個村均屬構造高台地,海拔1400—1500米。

擺榜地形、氣候

奇特、常年多霧,天氣變化無常是其顯著的自然特點,一年中有霧的天氣要占一半左右。這裡地勢平坦寬闊,稻田連片,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平均氣溫13.6℃。另外,上擺片區還有面積近萬畝的大草原。涼爽的氣候資源,高山平台獨有的大草原風光,為開發避暑休閒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擺榜的地域中,一高一低,一上一下,鑲嵌著兩面明晃晃的巨大鏡湖,為高寒邊遠的苗鄉生色增輝,這就是上擺片區的甲架水庫和下擺片區的虎狼水庫。兩座水庫南北對峙,互為犄角,錯落協調,遙相呼應,巍然倚天,蔚為壯觀。在這片7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9.9%,其中又以苗族居多,占總人口的85.1%,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鄉。苗族同胞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苗歌、苗族蘆笙舞、傳統節日七月半“跳月”傳統技藝等民俗民風是擺榜苗族聚居地特有風情。擺榜苗族統一在大年三十結婚的禮俗,在苗族中,甚至全國56個民族中極為罕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具有較強開發價值的民族婚俗。苗家婦女的挑花繡更是特有的民族刺繡,充分發掘這一特有的民族民間優秀文化和技藝,對發展旅遊產業,促進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過去的擺榜,有一種說法流傳的很廣,被稱為“貴州的小西藏”。 在這裡,關於貴州貧困的說法“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在擺榜得到充分體現。自然條件不好,交通、信息閉塞,生產方式落後,使擺榜成為了全省農村貧困人口最多的鄉之一,住的是茅草房,家裡一貧如洗,經濟落後、生活貧困。近幾年來,在省委“三個基本”扶貧新思路的指引下,擺榜鄉上下團結一心,堅持圍繞解決民眾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基本的增收門路,提高民眾的基本素質的“三個基本”和新思路、新理念、新目標、新格局、新舉措“五新”的總體要求,有力地推進了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全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新鄉村。

經濟發展

現在,擺榜表現最突出的是糧食種植由單一品種向多種高良品種轉變,種值結構由單一糧食種植向多元化種植轉變,增收方式由單一種植增收向多種經營增收轉變。在抓好水稻種植保穩產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脫毒馬鈴薯、雜交玉米、反季節蔬菜、水果等經驗作物的種植,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增產,農民增收。 2005年,擺榜鄉“三個基本”結碩果,扶貧舊貌換新顏,喜事頻傳: 一是村通道路率100%,村通廣播電視率100%,村通手機率100%,農戶通電率達到99%以上,完成956戶茅草房改造,農戶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超額完成了指標數。 二是教育文化事業突飛猛進。建成四所完小、中學教學樓正在興建中,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2%以上,村村有遠程教育接收站、點;不斷完善鄉衛生院建設,村村有綜合服務室,建成鄉文化廣播電視工作站。 三是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比2003年的9.88‰下降3.48個千分點左右。 四是全鄉基本農田已達到5100畝,人均0.47畝,接近人均0.5畝左右的指示數(截止12月底可超過0.5畝,達到0.56畝)。 五是建成鄉精神文明活動中心。 六是預計全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2650萬元,比上年增453.4萬元,增20.6%,比2000年增1550萬元,增長140.9%,年均遞增28.18%,糧食產量4950噸,比上年增369噸,增長8%,比2000年增2519噸,年均遞增20.7%,人均占有糧食達到45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比上年增268元,增長28.7%,比2000年增796元,年均遞增32.6%,遠遠超出年均遞增6%的指標數。全鄉極貧人口下降到1049人,提前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五大目標"[2]。 擺榜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圍繞農村黨建,突出兩個抓手,突出擺榜黨建特色,打造擺榜黨建品牌。 一是以“黨建帶工建”為總抓手,在全鄉各村建立村級工會組織,大力實施“六幫六有”進農村促致富活動:幫助留守老人,達到老有所養;幫助留守兒童,達到學有所教;幫助外出務工人員,達到權有所維;幫助困難家庭,達到弱有所助;幫助勞力缺乏家庭,達到地有所耕;幫助留守農戶,達到居有所樂。著實發揮工會組織在農村的職能作用。結合鄉情實際,在示範點石村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努力構建和諧農村。 二是以繼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繼續創新工作機制為手段,抓住“調整農業結構、加快市場建設、發展旅遊產業”三個關鍵,鞏固和擴展扶貧開發成果,推進全鄉經濟社會協調、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之一: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促增收。以優質水稻“滇雜31”的大面積推廣種植為主導,繼續推廣種植黔玉3號登海3號等優良玉米品種及脫毒馬鈴薯,大力發展牧草種植,把優質大米進行精加工,包裝後推向市場,全面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調整,著力培養農民民眾新的增收門路。  

 關鍵之二:

擴大和完善市場,促開放。甲壩市場是擺榜鄉、寧旺鄉、斗底鄉和平塘縣大塘鎮、掌布鄉5鄉鎮民眾趕集和進行商品交易的主要市場,現有的三個市場遠遠不能夠滿足需要,大部分攤點設在公路上,經常出現交通堵塞。鄉黨委、政府正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積極爭取項目,擬建2000平方米的客車站和3000平方米的新農貿市場。新市場建成後,對活躍地方經濟、擴大人流和物流、促進地方開放開發有極大推動作用,進而使農民民眾購物有場所,出售農產品有市場,進一步實現經濟增收。

關鍵之三:

打造特色旅遊,促發展。地處高山平台的擺榜年平均氣溫13.4℃,氣候涼爽。有萬畝高山草原、金盆漏底瀑布群;民族風情魅力獨特,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耍嘎街生”(情人節)、二月的跑馬坡(賽馬節)、六、七月間跳月節以及大年三十夜結婚、喪葬殺牛祭祀、鬥牛等民族風俗,別具一格,保留著質樸的原生態特色,具有良好旅遊資源。擺榜作為發改和氣象部門實施的風力發電建設項目6個測試點之一,該項目在擺榜落戶後也將為擺榜發展旅遊業增添一道壯麗獨特的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