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擬耬斗菜拉丁學名:Paraquilegiamicrophylla
別稱:榆莫得烏錦(西藏藏族),益母寧精(四川西北藏族),假耬斗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毛茛科
屬:擬耬斗菜屬
種:擬耬斗菜
命名人:(Royle)Drumm.etHutch.
概述
擬耬斗菜介紹擬耬斗菜(Paraquilegiamicrophylla(Royle)Drumm.etHutch.)科屬:
毛茛科擬耬斗菜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16厘米。花色藍紫色、粉紫色或白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根狀莖細圓柱形至近紡錘形,粗2~6毫米。葉多數,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無毛;葉片輪廓三角狀卵形,
寬2~6厘米,中央小葉寬菱形至腎狀寬菱形,長5~8毫米,寬5~10毫米,三深裂,每深裂片再2~3細裂,小裂片倒披針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通常寬1.5~2毫米,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擬耬斗菜的植株(8張)葉柄細長,長2.5~11厘米。花葶直立,比葉長,長3~18厘米;苞片2枚,生於花下3~33毫米處,對生或互生,倒披針形,長4~12毫米,基部有膜質的鞘;花直徑2.8~5厘米;萼片淡堇色或淡紫紅色,偶為白色,倒卵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長1.4~2.5厘米,寬0.9~1.5厘米,頂端近圓形;花瓣倒卵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頂端微凹,下部淺囊狀;花葯長0.8~1毫米,花絲長5~8.5毫米;心皮5(~8)枚,無毛。蓇葖直立,連同2毫米長的短喙共長11~14毫米,寬約4毫米;種子狹卵球形,長1.3~1.8毫米,褐色,一側生狹翅,光滑。6~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與習性:
產雲南貢山、維西、德欽、香格里拉、玉龍、祿勸、巧家等縣。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及西藏等省(區)有分布。不丹、尼泊爾及哈薩克斯坦亦產。海拔下限3500海拔上限3900生於高山流石灘或岩縫中,有時也見於岩石或石壁上有積土處。分布地氣候嚴寒、熱量低、風大、日照輻射強、晝夜溫差變化大,在一天之中可經受雨、雪、冰雹的襲擊。為適應這一惡劣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和其它許多高山植物一樣長得矮小粗壯,並有長長的根狀莖。
藥用價值
地上部分:苦、澀,寒。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於刀槍傷,接骨。根、種子:用於乳癰,惡瘡癰疽。[2]治子宮出血等症(西藏常用中草藥);在四川西北部民間用根和種子治乳腺
炎、惡瘡癰疽等症。《部藏標》:益母得金:地上部分用於跌打損傷,胎衣不下,下死胎。《藏標》:益母得金:地上部分用於跌打損傷,退子彈,胎衣不下,下死胎。《藏本草》:益矛德斤:全草用於死胎不下,胎衣不下,彈簇,箭頭不出,跌打損傷,子宮出血。《青藏藥鑒》:葉矛對斤:全草治跌打損傷,胎衣不下,出槍彈,下死胎。《中國藏藥》:益毛代金:全草用於下死胎,退箭簇,乾黃水。《滇省志》:全株治下死胎,箭頭入肉。
繁殖與栽培:
暫無
套用:
省級保護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