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峴台

擬峴台

擬峴台,位於江西省臨川(撫州)市撫河畔,歷來為江南名勝,古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有詩云“占斷江西景,臨川擬峴台”; 擬峴台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現台為第七次重新修復,主體高度為39.9米,為宋代風格建築。擬峴台文化積澱深厚,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文人墨客為擬峴台所作題記詩賦有:記八篇、賦二篇、詩五十餘首。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擬峴台,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由當時撫州知州裴材主持興築。故址在撫州城東高丘鹽埠嶺,下臨汝水(即今市荊公路水廠內)。
擬峴台擬峴台

為何以“擬峴”名台?曾鞏在應裴材之請所作《擬峴台記》中是這樣說的,“尚書司門員外郎晉國裴君,治撫之二年,因城之東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擬峴台。謂其山溪之形擬乎峴山也”。 因此地山水形勝酷似峴山。據史載:峴山,在湖北襄陽城南九里,風光秀美。說到峴山,不能不提及羊祜和“墮淚碑”。羊祜(公元221年—278年),字叔子,西晉大臣,晉武帝時官至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宰輔)。後都督荊州諸軍事時坐鎮湖北襄陽。時,晉武帝司馬炎剛滅蜀篡魏,南方初定,吳人多不服。晉與東吳對峙於荊襄一帶。羊祜不唯用武,重修“德政”,以德化人,優撫士庶,甚得軍民之心。“吳人有降而欲歸者,皆聽之”,“圍獵不犯吳境”,“所得禽獸,被吳人先射傷者,皆送還”,與東吳守將陸抗,互贈“佳釀”、“良藥”。注重農桑,為減輕百姓負擔,“減戍守之卒,用以墾田八百餘頃”,初到襄陽,軍中無百日之糧,至末歲,“軍中有十年之積”。且為政清廉,政令簡約嚴明,“常輕騎寬頻,便裝簡從,帳前侍衛不過十數人”。羊叔子常登峴山,賞景賦詩,與部屬同樂,嘗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聖達賢士,登此遠望,如我與爾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慨嘆”。意在激勵部眾並以自勉。經營數年,在他的德行感化之下,江南大治。綏懷遠近,“甚得江淮之心”。 羊叔子死後,百姓感其德行,特立碑於峴山以紀,拜謁者不斷,睹碑思人,不覺墮淚於碑下,因名“墮淚碑”。此碑亦成為最早的德官賢臣的功德碑。羊叔子的官德遺風對後世影響甚遠。所以,裴材以擬峴名台,更有追懷勖法峴山叔子遺風之寓意。
擬峴台自1057年興建至今,歷經千年歲月,期間屢經廢興。據史載,大的重建維修,共有六次:一修於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由知州狄明遠重修,謝逸作記;再修於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由知州眉山人家坤翁主持並作記;三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同知陳一貫主持,陳九川作記;四修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知府陳洪諫重修,胡亦堂作記;五修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知府陳朗主持;六修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臨川知縣姜銓捐貲重建,楊(艹+音+隹+又) 作記。這次,不但重修了擬峴台,還同時新建了文昌閣。
然而,一時有人以為,只重修了四次。究其緣由,概因有關方誌記有,“擬峴台,在城東隅,宋嘉祐二年州守裴材建,曾鞏記。政和元年州守狄明遠重修,謝逸記;……國朝知府陳洪諫康熙十八年修;知府陳朗乾隆四十九年修;道光二年知縣姜銓捐貲重建”。尚不知,此乃列舉,並非盡數;況自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期間歷南宋、元、明,有568年之久,不可能一次未修。而在第六次重修時楊(艹+音+隹+又)所作的《修復擬峴台新建文昌閣記》中,說得十分清楚:“府城東隅,有擬峴台,宋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建。……嗣後代有廢興,一修於政和間太守狄公;再修於景定間眉山家公;三修於嘉靖間貳守陳公;四修於康熙十八年太守陳公……”。明確列出,在政和與康熙之間,還有宋景定和明嘉靖年間的二次重修。由此可知,自宋嘉祐二年興建以來的近千年間,擬峴台至少大修重建了六次。小的維修尚不計算在內,如宋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曾鞏之侄曾紆登擬峴台,見“斷碑撲地,台且圯矣。撫事念往,悲莫能勝。……越明年,始取舊記,載刊碑石”,重刻了曾鞏《擬峴台記》。又如,康熙十八年後,“張公伯琮、朱公扆,稍修葺之,皆名太守也”。類似的較小維修,不唯所舉,皆未記在六次之內。
擬峴台建於北宋,清道光六修以後,未見再修記錄。經近世百年戰亂,台閣殘塌,文化大革命中,徹底鏟毀。它伴隨古城撫州,見證千年興替。我們有責任重建這一千年古築,讓其重展風姿,見證當代撫州的振興和發展,見證中華的崛起與復興。最近,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擬峴台,並將其作為2008年重點項目之一。(這次重建,若從宋裴材第一次興建算起,當屬第八次建造、第七次重修)。可謂順民心、襄善舉,功在千秋。屆時,
登高望遠 攬一江錦繡 抒趕超發展壯志;
緬古鑒今 法百世名賢 續鞠躬為民華章。
何其快哉!

景觀介紹

主體高度49.9米,為仿宋風格建築。台樓共分7層,以展示擬峴台歷史文化和德政文化為主,設有文化活動區、歷史景觀區、台記展示區、文獻展示區、古代德政專題區、當代德政專題區和文化意境區。高台下臨汝水,由親水平台登至台前廣場,經入口碑坊,左右有鐘樓、鼓樓,正對台基外牆是一幅曾鞏《擬峴台記》的大型浮雕。總體布局上擬形成“主樓台中心廣場區+景園式文化街區”的旅遊文化產業園格局,打造集文化展示、休閒娛樂、生態觀光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臨川文化

擬峴檯曆來為撫州郡城第一勝景,曾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文化積澱很深。興建當年,曾子固曾作《擬峴台記》,此為台記之權輿也。王荊公亦應邀為此台賦詩;陸游多次登台吟唱,留下名句多多……歷代文人墨客為擬峴台所作題記詩賦,難以悉數。僅本人目前所見,有關方誌史料上,關於擬峴台的題記吟詠,即有:記八篇、賦二篇、詩五十餘首……這些都是我們研究考察擬峴台的重要資料,相信還有更多的相關史料。挖掘並利用好,亦或有裨於今也。

接待遊客

據了解,去年國慶節擬硯台對外開放以來,累計已接待遊客7萬餘人次,僅今年春節正月初一至十五,擬硯台就接待遊客1.7萬人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