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擬奏
拼音
nǐzòu
注音
ㄋㄧˇㄗㄡˋ
引證解釋
起草奏章;準備奏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擢公孫之對策,嘆兒寬之擬奏。”元馬祖常《無題》詩之四:“揚雄擬奏《河東賦》,但乞君王酒一巵。”
擬奏
nǐzòu
ㄋㄧˇㄗㄡˋ
起草奏章;準備奏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擢公孫之對策,嘆兒寬之擬奏。”元馬祖常《無題》詩之四:“揚雄擬奏《河東賦》,但乞君王酒一巵。”
擬,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nǐ,形聲字,從手,疑聲。本義為揣度,猜測,後又有類比,效仿,打算,起草等意。其中,擬人為一種文學作品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基本信息 字形結構 釋義 英譯 方言集匯票擬,又稱票旨、條旨、票本、擬票、擬旨。系指對中央、地方各衙門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內閣根據有關法規和典章律例代擬初步處理意見,以備皇帝裁決時參考。
概述 時代背景 歷史記載三復奏是皇帝勾決朝審、秋審情實人犯下達執行死刑命令前的必經程式。
詞語釋義 制度演變」上然之,賜束帛遣之。 」上聞之,以甚言涉大不敬,除籍為民,投之嶺表。 」明日,入中書,具為同列言之。
作者 著作背景及史料價值 版本 內容介紹《奏定學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頒布的關於學制系統的檔案。張百熙經過半年多的“謹上溯古制,參考列邦”的反覆修訂,終於在1902年8月15日上奏所擬章程,貫徹了...
簡介 來由 內容 影響 細則準擬,遵循;模仿,希望;料想,準備;打算,準定;一定。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奏名:宋代科舉制度的一種特殊規定:考進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冊上奏,經許可附試,特賜本科出身,叫“特奏名”,與“正奏名”相區別。《宋史·選舉志一》:“ 開寶...
簡介喀寧阿等奏報遵旨?議郝碩勒派案內收存?派??送銀兩各員分別定擬摺乾隆四...十三日軍機大臣奏擬呈郝碩案內革職問擬軍?允準捐贖之馮應榴等加恩交部引見諭旨...到即會同舒常嚴訊定擬片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欽差大學士阿桂等奏報查明富勒...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三奏量移官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