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弦樂器

擊弦樂器

擊弦樂器是弦鳴樂器的一種,是用手或器物擊弦振動發音的樂器。 築、揚琴、鋼琴、克拉維科德、缶等都屬於擊弦樂器。

築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擊奏弦鳴樂器。《戰國策·燕策》中記載了戰國時期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的故事,可推算築的產生年代應早於此。魏晉南北朝時,築曾是相和歌的伴奏樂器。唐朝用於雅樂,以後失傳。關於築的形制,歷來文獻記載不同。《漢書·高帝紀》應劭註:“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築。”顏師古則說:“今築形似瑟而頸細也。”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築為5弦,《隋書·音樂志》中記載築為12弦,宋陳《樂書》載:“築之為器,大抵類箏。其頸細,其肩圓。以竹鼓之,如擊琴。然又有形似頌琴,施十三弦。”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一件築的明器模型,長約33厘米,形似四棱長棒,頭尾各有5枚小竹釘一字形排列,推想張弦5根。1號漢墓棺頭檔上有一擊築圖像,為左手執築,右手持細竹擊之。

相和歌

相和歌是中國漢代時在北方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吸收先秦楚聲等傳統樂種形成的一種音樂形式。

註:貴州省的省會 貴陽,古時盛產竹,以樂器築聞名,故稱“築城”;又因其森林覆蓋率廣,稱為“林城”。

揚琴

揚琴又稱蝴蝶琴、打琴、敲琴、扇面琴等,明末經波斯傳入中國,起初流行於廣東一帶,後擴及閩浙、江淮和中原地區。發展至今已成為多種戲曲、說唱音樂的伴奏樂器,並在廣東音樂、江南絲竹、山東琴曲、河南板頭曲等民間器樂樂種中占有重要地位。揚琴多為木質扁方形音箱,張鋼絲弦或金屬纏弦,少者8~10檔,多者13~18檔,每檔2~4根弦。 揚琴的演奏方法有單竹類、齊竹類、輪竹類、顫竹類、滑抹類、揉弦類、撥弦類、抓弦類、點弦類以及裝飾音類。其音色清脆悠揚,通過各種順打、慢打、齊打、密打、分打、連打、夾打、襯音、坐音、頓音、花音、裝飾音、論竹、浪竹、顫竹、滑顫等技巧的運用,形成豐富多樣的花點、線條,使曲調華麗、活潑、流暢和具有民族韻味。

揚琴流傳至今已有三百餘年,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地區性民族樂器。

鋼琴

鋼琴是用琴鍵帶動琴槌敲擊琴弦並使其發音的鍵盤樂器。是一種既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又能擔任獨奏、重奏、伴奏的重要樂器。它的結構複雜,音域寬廣,表現力極其豐富,並具有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鋼琴的結構部件主要包括鍵盤、踏板、擊弦機、琴槌、琴弦、金屬框架及共鳴板。其鍵盤按十二平均律半音關係排列,分上下兩排黑白鍵。鋼琴的音域比除了管風琴以外的任何樂器都寬,正好7個八度(【A2】到【a3】)或7個八度加1個三度(【A2】到【C4】)。每個琴鍵控制一個音,共有88個鍵,有的鋼琴甚至有96個鍵。除了鍵盤外,鋼琴還有至少兩個踏板(有的鋼琴3個)。右邊的踏板稱為制音踏板(也稱延音踏板),左邊的踏板稱為弱音踏板。中間踏板稱為持音踏板。 鋼琴有三角鋼琴、立式鋼琴和電子鋼琴三種。三角鋼琴呈羽翼三角形,琴弦是橫向排列的,音板平躺在琴弦下方,發音洪亮,傳送較遠。立式鋼琴的外形如長方立櫃,琴弦是斜向垂直排列的,音板在琴弦的後面豎立,主要優點是比三角鋼琴節省空間,缺點是由於琴弦較短,比三角鋼琴缺少共鳴,聲音差。電子鋼琴的音板由一個連線擴音器的電子並聯繫統所替代,擴大的聲音從裝在樂器底部的揚聲器中放出,附加的踏板對音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連線放大器的可調鏇鈕能改變聲音的混響。

三角鋼琴

三角鋼琴與鋼琴相似,是於18世紀歐洲的古鋼琴上演變而來的,又稱羽管鍵琴,一般用於大型演出或專業人士,長度大約為 2.7米。

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根據樂器主要發聲部分的製作材料來給樂器分類,《三字經》中就將“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合稱八音。缶,因為是由土燒制而成,也就是土類樂器。當然,這種分類方法是很原始的。

中國八音中的土類樂器,主要的只有兩種,一個是塤,另一個是缶。缶的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火缽,是很少見的樂器。塤的歷史悠久,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塤距今已有7000餘年,最初只有一個吹口,有音孔,而後慢慢增加演變為八孔塤,十孔塤和半音塤。塤的音色柔美,音質圓潤,頗有高處不勝寒的淒涼美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