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1世紀的現代人,養生的同時更要養心。國內最權威的心理諮詢專家徐浩淵博士的心理健康指導書。
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真誠推薦,徐浩淵是得了西方心理治療真傳
的人。她的寫作既充滿真情實感,又有心理學理論的底蘊,是所有渴望心理健康的人們的良師益友。每個現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礎心理教育,如同學習知識字、算術一樣。今天,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它使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人生困境,大都與自己的心境息息相關。好運並非與生俱來,它取決於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了,命運就會徹底改變,讓你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未來。
徐浩淵博士的新作是值得每一個現代人讀一讀,想一想的好書。作者以生動細膩的筆觸和淺顯易懂的語言,傳達了許多對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識。相信它能成為您和您親友的知心朋友。
張侃,心理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
徐浩淵是得了西方心理治療真傳的人。她的寫作既充滿真情實感,又有心理學理論的底蘊,是所有渴望心理健康的人們的良師益友。
李銀河,社會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這本書寫得真好!作者用她很特別的方式,通過實在的案例和真實的生活故事,向讀者傳達了重要的心理學理念。(譯文)
湯志彥,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副教授
很高興看到這部作品!我衷心地讚美它,並且確信它將給公眾以影響。(譯文)
岳曉東,心理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五年過去了,書中的不少人物與家庭有了可喜的成長。在這本再版書中,把他們的發展告知讀者,也算是對他們本人的祝賀。不少讀者說“書很好看,但不過癮”。是啊,第一本書是把人生的六大關係作了綜合性整理,後續的三本書,會更加詳盡地分別將每一種關係的來龍去脈展現出來。人生在世不容易,要想獲得幸福就更不容易。假如你能學會理解、把握六大關係:與(年輕、年老)父母的關係、與兄弟姐妹和朋友的關係、職場中的關係、愛情婚姻中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與自然界的關係,你肯定能過得開開心心、舒舒服服的。
作者簡介
徐浩淵,1949年生於河北平山西柏坡。美國聖母大學神經生理與行為科學碩士、藥理生理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1994-1998年,在認知治療之父AT·BECK和心理分析大師LLUBORSKY等教授指導下學習心理治療。1999-2000年在北京大學心理系任客座教授,講授研究生心理治療課程,並且督導心理治療。2000-2002年,先後與北大以線,清華同方合作開發多媒體心理課程。2003年創立“心育心”公益諮詢網,在美國World Link Foundation的支持下,推進中國的心理衛生事業。
目錄
情感·家族
第一章 養兒育女
假如你真的愛我
到底是誰的需要
一家一本難念的經
為何懼怕“早戀”
第二章 談情說愛
學會溝通
姑娘們到底要什麼
第三章 家裡家外
一個家庭,兩個中心
老父親要結婚
婆婆和媳婦的戰爭
職場·人際
第四章 壓力從何處來
成功的誤區
競爭與選擇
學不好英語的女孩兒
老闆也是人
第五章 上司與下屬
老闆可是不好當
下屬種種
自我·認知
第六章 我不開心誰之過
誰為我的痛苦負責
期望、失望、絕望
第七章 幸福是自己的傑作
人性的進化
我的發展很有趣
特別推薦
後記
索引
書摘插圖
情感·家族
第一章 養兒育女
愛的全新定義
今天,“愛”可是個全世界的時尚字眼。“愛你沒商量”、“讓愛做主”、“將愛情進行到底”、“愛江山更愛美人”……在美國的自我幫助書籍和流行小說中,也是“愛”字大泛濫:忙著教夫妻如何做愛,妻子如何拴住丈夫的愛,父母如何愛護孩子等等。然而,人們似乎對於什麼是愛,反而越來越感到糊塗了。前來心理諮詢的人們,只要說到愛,都是迷茫得一頭霧水。
打是親?罵是愛?
小龍語文考試不及格,爸爸揍了他一頓,並且告訴我:“就這么一個孩子,我們愛得不得了。打他也是為了他好,再這樣下去,他以後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辦?”
挨了打的小龍,更加討厭上語文課,甚至,遇見給自己52分的張老師時,扭頭就跑。他覺得張老師不喜歡他,所以給了壞分數。期末考試,小龍的語文還是不及格,由於害怕再挨打,他索性把成績單給撕了,躲在同學家裡,不敢回家。
你怎么看這件事?
小龍的父親對我說:“打是親,罵是愛,我怎么就不打鄰居的孩子啊?”
按照中國的傳統,家長和教書先生打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有出息、有前途,是“愛”孩子的行為。可是結果呢?非但小龍的語文成績毫無長進,從此,他還對語文老師和語文課產生了厭惡感。顯然,小龍消受不了父親的“愛”。讓我們再來看看,一個美國家庭的真實故事。
“成人寶寶”的故事
一位美國的牧師,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鬱症,他的兩個兒子已經從大學輟學,住在家裡接受精神科治療,為此,他很不情願地去見心理醫生——派克博士。儘管他的整個家庭已經陷入了“病態”,這位牧師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對於家庭成員的心理病態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說:“我竭盡全力去照顧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除了睡覺之外,我每時每刻都在關心他們。”
醫生仔細詢問了牧師的家庭狀況,發現他為了滿足妻子與孩子們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勞作。儘管他覺得兒子們應該付出更多努力以變得自立,他還是給他們分別買了新汽車,並為他們支付汽車保險。儘管他自己很不喜歡進城,而且討厭聽歌劇,但是,他還是每個周末都帶妻子到城裡的歌劇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將自己在家的幾乎全部的自由時間,用於照顧妻子和孩子,而他們三人整天待在家裡,一點家務事都不做。
醫生問道:“難道你不厭煩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貢獻給他們嗎?”“當然煩了,”他回答說,“但是有什麼辦法?我愛他們,如果我不照顧他們,那他們多可憐呀!我是太關心他們了,永遠不會在他們有需要而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自己站在那兒袖手旁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