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粉皮
“撈粉皮”實際上就是一種米粉,跟廣州的沙粿條、布拉腸異曲同工。粉皮主要流傳於浙江福建地區的特色食品,最早記載於北魏《齊民要術》。 正宗的撈粉皮講究“韌、軟、滑”3個字,它皮薄、吃起來爽口。做工也比較講究,米選用優質稻米(有的說是紅穀米),一般畝產只有300市斤,但價錢卻貴,現在是1.8元/市斤。製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後磨米、打漿、調漿、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醬油、生蔥蒜頭,如果做腸粉,還配以豬腸、豬肚、瘦肉等。蒸粉最講究火候,一般要兩分鐘左右,太熟了會粘成一團,未熟粉會太硬,一般判斷是當面層起泡時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條粉。長坡大多小食店,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兩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還需幾個幫工,扣除各種成本費用,一個月淨利潤會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點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點過後,下午、晚上休息。
“撈粉皮”實際上就是一種米粉,跟廣州的沙粿條、布拉腸異曲同工。長坡的“撈粉皮”比較正宗,有齋粉(撈粉)、腸粉、煎粉、炒粉4種。吃齋粉的人最多,但店家沒什麼錢賺,因為一碟2元的齋粉,成本就要1塊五左右;腸粉、煎粉每份10元,利微;只有炒粉會有點利潤。
正宗的撈粉皮講究“韌、軟、滑”3個字,它皮薄、吃起來爽口。做工也比較講究,米選用優質稻米(有的說是紅穀米),一般畝產只有300市斤,但價錢卻貴,現在是1.8元/市斤。製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後磨米、打漿、調漿、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醬油、生蔥蒜頭,如果做腸粉,還配以豬腸、豬肚、瘦肉等。蒸粉最講究火候,一般要兩分鐘左右,太熟了會粘成一團,未熟粉會太硬,一般判斷是當面層起泡時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條粉。長坡大多小食店,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兩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還需幾個幫工,扣除各種成本費用,一個月淨利潤會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點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點過後,下午、晚上休息。
至於為什麼撈粉皮何以逐漸風行起來,首先是便宜,多年以來一碟齋粉都是2元錢,普通百姓都吃得起;其次是真材實料,“現在什麼食品都可能造假,而撈粉皮卻是真材實料,米質純正,新鮮保險”。當然,其口感爽滑可口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