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題方法
出處
這一詞源自世界第七大洲——大洋洲學生在考試時對於不會的題目的一種答題方法。
內容
在面對難題或是競賽題時,有些人水平不夠,只能通過問老師或看答案來知曉真相。但是有些人發明了摸魚,即憑藉自己多年的題感,對選擇題進行排除,運用邏輯知識最終推出答案。也可在寫大題時,直接摸出答案的取值範圍。
成語
出處
原自成語“混水摸魚”.
解釋
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如茅盾《蝕·動搖》:“他又覺得南鄉農民的辦法,‘也不無可取之處’,只要加以變化,自己就可混水摸魚,擇肥而噬。”又如馬南邨《燕山夜話·一個雞蛋的家當》:“而他打算把這個拾來的雞蛋,寄在鄰居母雞生下的許多雞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顯然是混水摸魚。”
現多用在上班族之間,指上班時間偷懶,不認真工作。具體表現在上班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或為湊齊八小時工作時間,早早做好準備等著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