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日本海上自衛隊是美國海軍以外首個擁有大型“宙斯盾”飛彈驅逐艦的海上力量,早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就研製裝備了金剛級驅逐艦,作戰能力相當於美軍的阿利·伯克IA型,該級艦先後建造了4艘,使海上自衛隊擁有了可靠的區域防空能力。21世紀初,日本又以阿利·伯克IIA型驅逐艦為藍本,研製了改進型的愛宕級驅逐艦,該級艦相比金剛級增加了1個大型機庫,擁有完整的航空反潛作戰能力,滿載排水量達到1萬噸,是名副其實的萬噸大驅。
不過由於愛宕級驅逐艦總共只建造了2艘,而從水面艦艇編制看,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共有4個護衛隊群,一個護衛隊群下轄2個護衛隊,共由8艘驅逐艦級別的水面艦艇組成,包括1艘直升機母艦、2艘防空驅逐艦和5艘通用驅逐艦,共同組成一支強有力的海上機動部隊。但是由於金剛級、愛宕級總共只建造了6艘,原本需要8艘防空驅逐艦作為防空節點,由於“宙斯盾”驅逐艦的不足造成了缺位,無奈之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只能先以老舊的戰艦填補空位。
為此,日本早在2015年就聲稱將建造2艘新型的“宙斯盾”艦,其中首艦於2017年開工,2018年下水,2020年完工;2號艦於2018年開工,2019年下水,2021年完工。
下水
2018年7月30日,日本防衛省為一艘新型宙斯盾驅逐艦在JMU磯子造船廠進行了簡短的下水儀式,由日本海上自衛隊橫須賀地方總監渡邊剛次郎海將(中將)主持,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和海自參謀長村川豐海將(上將)出席。小野寺五典親自宣布將該艦命名為“摩耶”,等於也同時宣布了將被稱為“摩耶”級(DDG-179)。
這一命名延續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神盾艦自“金剛”以來使用山名(舊海軍巡洋艦級別)進行命名的傳統。
性能數據
“摩耶”級驅逐艦將安裝新型的“宙斯盾”SPY-1D(V)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專門用於在瀕海地區探測巡航飛彈和其它空中攻擊目標,是“宙斯盾”雷達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除了提高遠海作戰性能外,還提高了探測和跟蹤掠海飛行的巡航飛彈、戰術彈道飛彈等目標的能力,在雜波和嚴重干擾條件下具有很高的數據率。另外,最新的“宙斯盾”基線9C版本引進了多任務信息處理器,擁有普通防空和彈道飛彈防禦雷達信號處理能力,具備防空和反導綜合防禦能力,這將大大提升該級艦的空情探測和反導指控能力。
另據日媒報導,該級艦的垂直發射系統有可能達到巡洋艦級別的128單元,超過中國新下水的055型驅逐艦的112單元,可以混裝“標準”-2ER BLOCKⅢA/B遠程防空飛彈、“標準”-3B BLOCKⅡA型海基攔截飛彈、“海麻雀”改進型防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等。除此之外,該級艦上還將部署日本正在試驗中的最新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這是戰鬥機攜帶的XASM-3型超音速空對艦飛彈的艦載型號,是日本用來對付航母級別大型水面艦艇專門研製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巡航速度可達到3倍音速,射程150~200千米,配備有組合式的主動和被動雷達尋的頭和GPS制導系統。
“摩耶”級驅逐艦擁有較大的艦體和充足的電能,這對於日本下一代艦載武器試驗來說,是非常好的實驗平台。據日本防務規劃,未來將在27DDG驅逐艦上試驗電磁軌道炮和近防型固態雷射發射器。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與設計局從2008年開始研製實用型的固態雷射武器,安裝在軍艦和陸上的輪式重型平台上,以打擊反艦飛彈、對陸攻擊巡航飛彈或其他高精度打擊武器。如果裝備在該艦上取代傳統的近防炮,將有效提升該級艦的近防水平。
總體評價
未來,這2艘“摩耶”級驅逐艦將與前6艘已服役的“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一起,共同承擔利用高性能雷達發現彈道飛彈、並在距地面200~300千米的大氣層外實施攔截的戰略防禦任務。同時,利用海軍協同交戰系統加強與美國海軍的作戰協作,作美國海軍的“馬前卒”。
基本數據
參數
排水量:標準8,200噸,滿載10,500噸。
長度:170米。
寬:21米。
吃水:6.2米。
推進:CODLAG,2×燃氣渦輪,2x柴油發電機。
航速:30節。
武器裝備
96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
2×4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1×MK-45 Mod 4型127mm艦炮。
2× MK-32 Mod 9魚雷發射管。
2×密集陣CIWS。
本級艦
艦名 | 舷號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摩耶 (JDS Maya ) | DDG-179 | 2017年8月30日 | 預計2020年 |
28DDG (暫定) | DDG-180 | 未知 | 預計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