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一九九九年,德意志銀行證券駐香港分析師安德魯.勞倫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摩天大樓指數」(skyscraper Index)的概念,因為他發現到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都發生在新高樓落成的前後。寬鬆的政府政策及對經濟樂觀的態度,經常會鼓勵大型工程的興建。然而,當過度投資與投機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時,政策也會轉為緊縮以因應危機,使得摩天大樓的完工成為政策與經濟轉變的先聲。這一驚人發現被稱為“百年病態關聯”:大廈建成,經濟衰退。故此,“摩天大樓指數”也被稱為“勞倫斯魔咒”。
實例
1907年美國信貸危機在此次金融海嘯中被反覆提及,人們記得當時金融危機席捲全美,數百家中小銀行倒閉;人們也記得危難時刻的“救世主”摩根,他注資托市的“英雄行為”化解了危機,也成就了自己“史上最偉大銀行家”的聲譽。然而,鮮有人還記得在危機背景下誕生的兩座摩天大廈——1908年至1909年落成的紐約新加大廈和都會人壽大廈。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華爾街40號大廈、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相繼落成,沒有人會忘記同期一瀉千里的股市,《光榮與夢想》中描述的美國1930年代的情景成為許多人心頭揮之不去的噩夢。
1973到1975年,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再奪全球最高榮譽,而歷史教科書中把這段時期的筆墨交給了石油危機。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面對包庇以色列,又不肯對生產石油的開發中國家的提價要求作出讓步的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決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訓他們。石油提價和禁運立即使西方國家經濟出現一片混亂,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
1997年吉隆坡雙子塔樓取代了西爾斯大廈的最高紀錄,而亞洲金融危機也正肆虐一時。有人感慨,1999年誕生的“摩天大樓指數”如果能提早兩年推出,很可能馬來西亞人會重新考慮是否修建雙子塔。不過顯然台灣人沒有把這一指數當回事,2000年至2001年建成的台北101大樓見證了高科技泡沫破滅,全球股市狂瀉。
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興建之初,曾有人提起“摩天大廈指數”預言,投資方日本森建築公司總裁森稔在全球地產界是出了名的“喜歡摩天大樓的人”,自然不會為了一條草根經濟規律,就將剛邁出國門的腿收回去。當時勉強提出的反駁理由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海外投資,這與其他本地私人財團或國有企業斥資興建的世界級高樓情況不同。2008年8月,環球金融中心落成,9月,全球金融海嘯如約而至。
2010年1月4日,耗資41億美元的全球第一高樓杜拜塔落成。杜拜塔將使得杜拜以全球地標性建築所在地的身份繼續贏得世界關注,但杜拜的房產價格將繼去年重挫50%後再跌去30%。2007年7月21日,杜拜塔被正式確認為全球最高建築物當天,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出歷史新高;在這天之後,次貸和信貸風潮即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