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橋

摘星橋

摘星橋位於寧海縣城以南8公里狀元峰的東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流入寧海白溪和大溪的交匯處的溪坑,有一座橫跨溪坑通向一市鎮的石拱橋,這座石拱橋名叫“摘星橋”,是寧海現存建築最早的一座橋樑。


摘星橋

簡介

1
在寧海縣城以南8公里,去一市方向,有一條古道叫摘星嶺(又叫新嶺)。經過摘星嶺可登寧海南部最高峰狀元峰。在狀元峰的東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流入寧海白溪和大溪的交匯處的溪坑,名叫結繩坑。這是白溪和大溪流域東部第一條最長的支流,是一條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溪坑。
22

在溪坑的下游,民間流傳著“八仙過海”在這裡設宴,也叫“結神齋”。又據《寧海縣誌》和《寧海縣地名志》記載,南宋右丞相兼樞密院史葉夢鼎和明代進士章朴均在結繩坑的私塾求學。現在還有遺址。橫跨結繩坑還有一座通向一市鎮的石拱橋。這座石拱橋名叫“摘星橋”,是寧海現存建築最早的一座橋樑。

摘星橋歷史

宋嘉定《赤城志》記載,寧海古時的名橋有縣橋、桃源橋、廣度橋、通遠橋、桐山西橋、三界橋、道士橋、十二保橋、石廣溪橋、摘星橋、白嶠橋、黃勘橋、海游橋、泗洲橋、通德橋、橫塘橋、新市橋等17座。其中海游橋、通德橋、橫塘橋、新市橋等4座那時已廢。縣橋、桃源橋、廣度橋、通遠橋、桐山西橋、三界橋、十二保橋、石廣溪橋、黃勘橋、泗洲橋等10座,今已不存在。“白嶠橋,在縣東五里”,今也不存在。
33
據《寧海縣誌》和《寧海縣地名志》卷四《風景名勝》篇記載,“道士橋位於縣城東北12.7公里茶院鄉道士橋村西南溪谷上。傳說為鄭姓道士所建。故名。建於南宋紹興七年(1137),為縣內現存建造年代最早之橋樑。”而宋嘉定《赤城志》記載的“道士橋,在縣東北五里,舊以天慶觀在焉,故名。”在《赤城志》《寧海縣圖》上還標有道士橋的位置是在大中山和桐山南部。可見道士橋村的道士橋只是傳說,並非縣內現存建造年代最早之橋樑。
44

宋嘉定《赤城志》記載的“摘星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摘星嶺下。”說明在作者成書之前就有摘星橋。可見摘星橋是縣內現存建造年代最早之橋樑。並且是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拱橋。

摘星橋相關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每當說起摘星橋,我就想起這首詩。我仿佛站在高高的摘星橋上,星星就像無數璀璨的果實,懸墜在我的面前,我觸手可及,垂手可摘。
其實摘星橋所在的地理位置是不高的,因為它所在的山嶺名為摘星嶺,所以它也名為摘星橋;因為摘星嶺是一座巍然大山,所以給人以“手可摘星辰”的感覺。
關於摘星嶺的高,明代任大冶的《改創新嶺碑》中有記載:“寧海盤山環谷,蜿蜒三百里,結嶺最多,東有西溪,西有洞岩,北有柵虛,南有寧和,皆巍峨峻絕。而摘星嶺最著,在縣南二十五里。宋丞相西澗葉公,嘗讀書於此,而釋褐焉!峻壁倚天,層峰聳疊,飛泉瀑布相夾而盤桓者十有餘里。為縣南保障。桑麻雞犬甲諸鄉入國者,肩相軋也。至此而攀躋良苦,無不喘息…”

55

清馬婆園人趙尊山也有《摘星連雲》詩證之:
“誰人辟此緱南嶺,欲摘天星須引頸。雲路迢迢潑面生,長河耿耿侵衣冷。煙縈谷口斗南邊,霧纏鵬和靈鷲境。更得雲梯步月宮,輝煌牛女雙彪炳。”
出寧海城關南門,經馬婆園、楓槎,八公里,至一危且高之大山,如一扇綠屏聳於你的面前,這便是摘星嶺了。摘星橋便在兩屏相夾處。
這是一座亂石拱橋。乍見下,你不得不為其圓拱的高大、雄偉和渾圓所驚嘆。其圓潤的程度,一如一張拉滿弦的弓弩,周邊不留任何細微的缺損。
摘星橋準確的建造年代已無法考證。據宋嘉定《赤城志》記載,寧海古時的名橋有縣橋、桃源橋、廣度橋、通遠橋、桐山西橋、三界橋、道士橋、十二保橋、石廣溪橋、摘星橋、白嶠橋、黃勘橋、海游橋、泗洲橋、通德橋、橫塘橋、新市橋等17座。可見宋時即有摘星橋。而我們現在所見的摘星橋,據載建於明萬曆年間,橋長163.米,橋高5.4米,寬3.6米,拱跨8.9米,未見修復的歷史記載,其實即使要修也艱難,除非重造一座。因為這樣大的亂石,要堆砌得這樣天衣無縫、渾然如弓,非卓異的匠藝不可。現在所見的就是明時的原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摘星橋所在的地方是一處古道,是舊時寧海至三門、沙柳、一市的古道。自寧海出南門,走完水車一帶的一馬平川,劈面就是這一座屏立的摘星嶺,擋住人們的去路。於是開山劈路,遇水搭橋。山水從海拔300多米高的山上奔騰而下,至這一兩山相夾的峽口,更如出峽之猛虎,入海之蛟龍,千山震憷壑雷鳴。但在大智大勇的古人面前,這又算得了什麼?只見他立於水邊,深思良久,然後拈鬚一笑,隨手撈起散落於溪邊的山石,就那么一搭,一座橋便誕生了。於是溝壑成平地,天塹變通途。
橋邊至今還留有一處古建的遺蹟。相傳當時這裡有一座結繩齋,除《改創新嶺碑》中載有“宋丞相西澗葉公,嘗讀書於此”,明代進土、方孝孺的學生章朴也在曾在此皓首窮經。
距摘星橋不遠,還有一處摩崖石刻,岩壁上書有“頭上青天”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時寧海縣令郭文志所書。相傳舊時摘星嶺山高林密,盜賊出沒,當時有一個放羊娃到山上方討債,在回來的路上,經過摘星嶺,恰好遇見一個瞎子,由於摘星嶺又高又陡,路很難走,放羊娃就主動扶著這個瞎子下山。瞎子問這個小孩:“你一個小孩子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小孩子告訴他:“我是到山上方討羊錢回來,現在回家去。”瞎子一聽,以為這個小孩子一定討回了很多錢,當扶到半路一塊大岩石旁,瞎子讓小孩子歇一下,然後趁小孩子不注意就把他掐死了。瞎子就去掏小孩口袋裡的錢,結果發現僅有兩個銅錢。原來這個小孩討的是賣羊得來的錢,而不是瞎子想像的有許多錢。不一會兒,只見天空鳥、烏雲密布,風雨大作,雷電交加,這具瞎子當場就被雷電劈死。隨後,就在那個瞎子殺死小孩的岩石上,隱隱顯出了“頭上青天”這四個大字。鐫此以警戒盜賊:“世人莫做虧心事,頭上三尺有神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