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圖)搶購食鹽](/img/f/4ee/nBnauM3X2UzMxUzM5YTOwgTN0ITM1UTM0UjMwADMwAzMxAzL2k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經過
2009年6月21日晚,在台江區五一南路金色維也納小區的萬嘉超市,雖然價格仍是1元,但兩箱食鹽已告罄。有居民整箱買走,不是分包買,不知為什麼。幾乎與此同時,附近的沃爾瑪和好又多兩家大型超市中,共約30多箱食鹽被搶購一空。這兩家超市的零售價更便宜,僅為0.9元/包。22日上午,更大的搶購風潮席捲全城——10時許,上述沃爾瑪和好又多兩家超市又被搶購近80箱食鹽,不僅0.9元/包的普通食鹽被搶購,甚至3元/包的高價食鹽也徹底清空。22日早晨,福州當地一家都市報刊出了福建寧德霞浦、福鼎一帶因謠傳海水污染食鹽被搶購斷檔的新聞。10時後,福州市區的各大超市、雜貨店出現了食鹽斷貨現象。
處理
搶鹽事件發生後,福建省鹽業公司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成立應對突發性事件保障食鹽供應協調指揮部,並電告各分公司和碘鹽廠每兩小時匯報情況,並加班生產,保證庫存,增加車輛調運,同時向政府和媒體反映情況,發公告闢謠,還將福州、寧德兩市食鹽調度許可權收歸指揮部。羅建強稱,全省各地生產和庫存均正常,該公司物流車隊將加班配送。福州市物價部門表示,將對哄抬物價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就在2009年6月初,福建省重要食鹽生產基地漳州市也遭遇了一場食鹽搶購風波,風波源自一則“海水污染、食鹽將不能食用”的謠言,搶購風從漳州市下轄的雲霄縣東廈鎮波及漳州全市,現已平息。
相近事件
![(圖)搶購食鹽](/img/c/fc7/nBnauM3X4IDO4EzMycTOwgTN0ITM1UTM0UjMwADMwAzMxAzL3k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福建省漳州市也遭遇了一場食鹽搶購風波。風波源自一則“海水污染、食鹽將不能食用”的謠言,謠言的最初發源地在雲霄縣東廈鎮一帶。“鹽水受到污染、海鹽今後將不能食用”是謠言中的“主流陳述”,並快速傳播衍生出新的版本。有說海水污染,以後不能再生產鹽;有說四川地震造成生態破壞,產出的食鹽已不能食用;有說地震災區堰塞湖潰壩,污染物流向大海污染海鹽;有說漳州出現豬瘟,要用碘鹽消毒,消耗大量食鹽。搶購風從漳州市下轄的雲霄縣東廈鎮波及漳州全市,現已平息。
童志鋒分析:因“海水污染”謠言而產生的搶購食鹽風波看起來十分荒唐,但說明當前社會大眾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敏感和緊張心理,以污染為由頭的謠言具有如此“號召力”和“殺傷力”,值得警惕。童志鋒認為,漳州食鹽搶購風波給地方政府提出了警示,如何正確引導民眾對污染問題的關注,避免一般民眾因對污染問題的“不正確認知”,而造成社會公共事件,是地方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