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藥器械及敷料
包括換藥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換藥器械
持物鉗、長鑷、無齒和有齒鑷、換藥碗、彎盤、血管鉗、手術剪、探針、手術刀、持針器、縫線等。
(二)換藥常用敷料
棉球、紗布、紗條、棉墊,其它尚應備有膠布、繃帶、棉簽、胸腹帶、治療單、松節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換藥方法
換藥前應事先了解傷口情況,以便按傷口情況準備套用的器械、敷料及藥品等,避免浪費和臨時忙亂。換藥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後準備換藥物品。一般常規換藥物品包括換藥碗兩個,一個盛放無菌紗布及油紗布條等乾敷料,另一個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濕紗布等濕敷料;彎盤一個,盛放從創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換藥時用過的棉球、敷料等污穢物。換藥鑷兩把(有齒、無齒各一把)o有時根據傷口創面的具體情況,還要準備引流條(管)、無菌剪刀、探針和必須的外用藥、繃帶、腹帶或寬膠布等。
一般換藥法(一)一般換藥法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傷口外層繃帶及敷料。撕膠布時應自傷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輕輕推揉貼在皮膚上的膠布邊沿,待翹起後用一隻手輕壓局部皮膚,另一隻手牽拉翹起的膠布,緊貼皮面(即與皮膚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產生疼痛或將表皮撕脫。還可用一隻手指伸至敷料邊緣與皮膚之間,輕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壓皮膚或分離膠布與皮膚的粘合部分。若遇膠布粘著毛髮時,可剪去毛髮或用汽油、乙醚、松節油等漫潤後揭去。
(2)傷口內層敷料及引流物,套用無菌鑷取下,揭起時應沿傷口長軸方向進行。若內層敷料與創面乾結成痂,則可將未乾結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乾結成痂的敷料使其癒合;若創面內層敷料被膿液浸透,可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浸濕,待敷料與創面分離後再輕輕地順創口長軸揭去。在換藥過程中兩把換藥鑷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終處於相對的無菌狀態,不可污淨不分,隨意亂用。
(3)取下的污穢敷料均放在彎盤內,不得隨意丟棄,以防污染環境或交叉感染。
2.創周皮膚處理
去除敷料後,l%活力碘或用70%酒精棉球在創口周圍由內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傷口內。若創周皮膚粘有較多膠布痕跡及污垢,則用松節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3.創面處理
(1)用0.1%新潔爾滅或等滲鹽水棉球自內向外輕柔地拭去創面分泌物,擦洗創周皮膚的棉球不得再洗創口內面。在拭去創面分泌物時切忌反覆用力擦拭,以免損傷創面肉芽或上皮組織;擦拭創面所用棉球不應太濕,否則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膿液外流污染皮膚和被褥,可用換藥鑷將棉球中過多的藥液擠掉。
(2)膿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時應防止脫落在創口內。
(3)創面拭淨後,應徹底移除傷口內線頭、死骨、腐肉等異物。
(4)最後用酒精棉球消毒創周皮膚。根據傷口情況選擇凡士林紗布、藥物或鹽水紗布覆蓋,或放入引流管、紗布引流條等。
4.包紮固定
創面處理完畢,覆蓋無菌乾紗布,膠布貼上固定。創面大,滲液多的創口,可加用棉墊,若膠布不易固定時須用繃帶包紮。
5.換藥後注意
換藥畢,整理好病人床單,並將污穢敷料到入污物桶內,換藥用過的盤和器械放入洗滌池中洗淨,消毒後備用。
二)縫合傷口的換藥
1.無引流的縫合傷口
多為無菌傷口,常於術後3天左右檢查傷口,注意觀察有無縫線反應、針眼膿皰、皮下或深部化膿;有無積液、積血,必要時試行穿刺抽液。
(1)無菌縫合傷口:用l%碘伏或70%酒精棉球消毒縫合之切口及周圍皮膚,消毒範圍略大於紗布覆蓋範圍,然後覆蓋4―6層無菌紗布。
(2)切口縫線反應:術後2~3天內,創口一般均有輕度水腫,針眼.周圍及縫線下稍有紅腫,但範圍不大,這是一種生理反應。其處理為傷口常規消毒後用70%酒精紗布濕敷即可。
3)針眼膿腫:為縫線反應的進一步發展,針眼處有膿液,針眼周圍暗紅腫脹。對較小的膿腫,可先用.無菌鑷子弄破並用無菌乾棉球擠壓出膿液,然後塗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膿腫較大或感染較深者,應提前拆除此針縫線。
(4)傷口感染或化膿:局部腫脹,皮膚明顯水腫並有壓痛,傷口周圍暗紅,範圍超過兩側針眼,甚至有波動感出現。可先用針頭試穿抽膿,或用探針由縫線處插入檢查。確診為傷口化膿後,應即儘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縫線;有膿液時將傷口敞開,清除膿液和傷口內異物(如線頭等);清洗後放置合適的引流物,若傷口擴開後分泌物不多或僅有血性分泌物,則於清洗或清除異物後,用蝶形膠布拉攏創口即可,以後酌情換藥;伴有全身症狀者,可適當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療或熱敷。
(5)疑有創口積血、積液時,可用針頭由周圍正常皮膚處穿刺,針尖潛入積血、積液處抽吸;或用探針、鑷子由創口縫合處插入,稍加分離而引流,並置入引流條,換藥至創口癒合。
2.放置引流的縫合傷口
手術後縫合傷口放置的引流物多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術後24~48小時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時換藥;後者可按常規換藥,在覆蓋紗布的一側剪一個“Y”形或弧形缺口,包繞引流管的根部。若在此之前有過多滲出液,應隨時更換濕透的外層敷料。
換藥常用藥物
1.鹽水
有增進肉芽組織營養及吸附創面分泌物的作用,對肉芽組織無不良刺激。等滲鹽水棉球及紗布用於清潔創面、創面濕敷、填充膿腔;等滲鹽水用於沖洗膿腔;3~l%鹽水具有較強局部脫水作用,用於肉芽水腫明顯的創面o。
2.3%雙氧水
與組織接觸後分解釋放出氧,具有殺菌作用。用於沖洗外傷傷口、腐敗或惡臭的傷口,尤其適用於厭氧菌感染的傷口。
3.0.02%高錳酸鉀
分解釋放氧緩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潔、除臭、防腐和殺菌作用。用於洗滌腐爛惡臭、感染的傷口,尤其適用於疑有厭氧菌感染、肛門和會陰傷口。臨床上常用1:5 000溶液進行濕敷。
4.0.1%雷佛奴爾、0.02%呋喃西林溶液
有抗菌和殺菌作用。用於感染創面的清洗和濕敷。
5.優鎖(漂白粉、硼酸)溶液
具有殺菌、除臭、溶解壞死組織的作用。用於膿液及腐敗組織多、惡臭的傷口清洗和濕敷。瓶製劑應密閉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時間不宜超過l周。大面積傷口不宜套用,以免吸收過多氯離子。
6.聚乙烯吡咯酮碘液(PVP-I)
為新型殺菌劑,對細菌、真菌、芽胞均有效。 o.05%~o.15%溶液用於黏膜。創面。膿腔沖洗;10%溶液用於覆蓋切口;l%一2%溶液用於濕敷感染創面,最適用於下肢潰瘍和癌性潰瘍。
7.抗生素溶液
常用有l%新黴素Ⅱ和4萬u/d慶大黴素混合液、o.16%慶大黴素、o.5%金黴素、2%桿菌肽等溶液,用於等待二期縫合的污染傷口、較大創面,(如燒傷)植皮前的創面濕敷,敷料應每日更換1次\氯黴素滴丸直接置入感染創面,每lcm21粒,每日或隔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
對綠膿桿菌具有殺菌作用,效果最好,採用創面連續濕敷。
9. 0.01%~0.05%新潔爾滅、0.02%洗必太溶液
10.10%大蒜素溶液
具有殺菌和增強組織細胞吞噬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效果較好。
11.2%~4%甲紫(龍膽紫)溶液
具有殺菌、收斂作用。用於表淺皮膚或黏膜潰瘍的消毒,並促進結痂癒合,但不宜用於分泌物較多的淺表傷口。
12.純石炭酸溶液
具有腐蝕、殺菌作用。用純石炭酸溶液棉簽燒傷肛裂和慢性竇道,使不健康的肉芽組織壞死脫落以促進癒合,用後需用酒精棉簽擦拭以中和之,再用等滲水棉簽擦拭,以防石炭酸燒病灶周圍的健康組織。
13.10%~20%硝酸銀溶液
用於燒傷肛裂、慢性竇道和腐蝕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用後需用等滲鹽水棉簽擦拭。
14.油劑紗布
具有引流、保護創面,以及敷料不易乾燥、延長換藥時間等作用。創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換一次。常用的有凡士林紗布,用於新鮮創面,有保護上皮的作用;魚肝油紗布具有營養和促進肉芽、上皮生長等作用,用於癒合緩慢的傷口。
15.粉劑、軟膏類
碘仿紗條具有抗菌、防腐、收斂、去臭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用於有腺體分泌的慢性竇道,如肛瘺、結核病灶清除後的傷口,碘仿有毒性不宜長期使用;10%~20%魚石脂軟膏有消炎退腫作用,用於早期膿腫;10%氧化鋅軟膏塗於皮膚表面,有保護皮膚免受分泌物侵蝕的作用,常用於腸瘺、膽瘺等四周的皮膚;。鏈黴素軟膏塗於紗布上外敷,用於結核性傷口;2%聚乙烯吡咯酮碘軟膏用於治療燒傷、慢性潰瘍,療效滿意。
16.中藥類
如紅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紅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膿、去腐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