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推脾經、推肝經、推心經、推肺經、推腎經統稱為推五經,專治五臟病變。根據臟腑虛實靈活運用補、清之法。肝、心經一般宜清不宜補,脾、腎經一般多用補法。
基本簡介
一、脾經。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亦稱脾土。
操作:鏇推或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脾經;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統稱推脾經。
套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廋、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證。
清脾經能清熱利濕,化痰止嘔。用於濕熱熏蒸所致皮膚發黃、噁心嘔吐、腹瀉痢疾等證。
小兒脾胃虛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況下,脾經穴多用補法,體裝邪甚者方可用清法。
二、肝經。
位置:食指末節螺紋面,亦稱肝木。
操作:鏇推為補,稱補肝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肝經。統稱推肝經。
套用:清肝經能平肝瀉火、熄風鎮驚、解郁除煩。常用於驚風、抽搐、煩躁不安、五心煩熱等,常與清心經、掐揉小天心、推六腑合用。
肝經宜清不宜補,若肝虛應補時則須補後加清,或以補腎經代之,稱滋腎養肝法,以防動肝火。
三、心經。
位置:中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鏇推為補,稱補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經。統稱推心經。
套用:清心經能清熱推心火。常用於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熱神魂、面赤口瘡、小便赤短等,多與清天河水、清小腸等合用。
本穴宜用清法,不易用補法,恐動心火之故。若氣血不足而見心煩不安、睡臥露睛等證,需用補法時,可補後加清,或以補脾經代之。
四、肺經。
位置: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鏇推為補,稱補肺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統稱推肺經。
套用:補肺經能補益肺氣。用於肺氣虛損及咳嗽氣喘、虛寒怕冷等肺經虛寒證。
清肺經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用於感冒發熱及咳嗽、氣喘、痰鳴等肺經實熱證。
五、腎經。
位置:小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鏇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補,稱補腎經;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腎經。統稱推腎經。
套用:補腎經能補腎益腦、溫養下元。用於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久瀉、多尿、遺尿、虛汗喘息等。
清腎經能清利下焦濕熱。用於膀胱蘊熱所致小便赤澀等證。腎經穴一般多用補法,須用清法時,亦多用清小腸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