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接觸電壓,是指人站在發生接地 短路故障設備旁邊,距設備水平距離0.8米,這時人手觸及設備外殼(距地面1.8米的高處),手與腳兩點之間呈現的電位差,叫做接觸電壓。
原理
當電氣裝置絕緣M損壞碰殼短路時,流經接地極的短路電流為 Id 。如接地極的接地電阻力 Rd ,則在接地極處產生的對地電壓 Ud = Id·Rd ,通常稱 Ud為故障電壓。一般情況下,接地線的阻抗可不計,則M上所呈現的電位即為 Ud 。當人在流散區內時,人所處的地電位為 Uφ 。此時如人接觸M,由接觸所產生的故障電壓 Uf= Ud -Uφ 。人站立在地上,而一隻腳的鞋、襪和地面電阻為 Rp,當人接觸M 時.兩隻腳為並聯,其綜合電阻為 Rp/2 。在 Uf的作用下,Rp/2 與人體電阻RB串聯,則流經人體的電流 IB = Uf/(RB+Rp/2),人體所承受的電壓 Ut = IB·RB = Uf ·RB/(RB+Rp/2)。這種當電氣裝置絕緣損壞時,觸及電氣裝置的手和觸及地面的雙腳之間所出現的接觸電壓Ut 與M和接地極間的距離有關。當 M 越靠近接地極,Uφ 越大,則 Uf 越小,相應地Ut 也越小。當人在流散區範圍以外,則 Uφ = 0,此時 Uf = Ud,Ut = Ud·RB/RB+Rp /2),Ut為最大值。由於在流散區內人所站立的位置與 Uφ 有關,通常以站立在離電氣裝置水平方向 0.8m 和手接觸電氣裝置垂直方向 1.8m 的條件計算接觸電壓。如電氣裝置在流散區以外,計算接觸電壓 Ut 時就不必考慮上述水平和垂直距離。
例子
圖中所示,當任一台電動機絕緣損壞,發生碰殼短路時,因為它們的外殼接在同一接地極上,3台電動機外殼都得到與接地極相同的對地電壓U 。人手接觸任一電動機外殼時,在人的手和腳之
間都將承受接觸電壓,而且距接地體越遠,接觸電壓越高。接觸電位差主要產生於電力系統的短路電流,也可能來自雷擊電流。為了避免接觸電壓對人身的傷害,接地網的外緣應該閉合,外緣各角應做成圓弧形。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可敷設水平均壓帶。接地網邊沿經常有人通過的地方,可鋪設礫石或瀝青路面,也可敷設均壓帶。中國有關標準規定,在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或同點兩相接地時,地面到設備水平距離0.8m處與設備外殼(或與外殼相連的架構)或牆壁離地面垂直距離1.8m處之間的電位差應滿足下式規定 式中ρ為人腳站立處地表的土壤電阻率(Ωm),t為接地短路電流的持續時間 (s)。在小接地短路電流接地系統中發生單相接地時,一般並不迅速切斷故障,接地電流的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須把接觸電位差的允許值降低。此時,Et應滿足下式的規定 Et=50+0.05ρ
條件比較惡劣的場所,如礦井和水田,Et的允許值應適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