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子·菡萏香連十頃陂

兩詞的主角為同一位少女,兩詞迴環映照,實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連十頃破(舉棹)。”菡萏即荷花。採蓮是採蓮蓬,但此時不妨還有遲開的荷花,如此則意境更美,荷花與紅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連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頃連了起來,並把採蓮女曲曲引入荷塘深處,這樣寫法,有空靈之妙。句尾和聲“舉棹”,與現境相關,分明唱出眾少女打槳蕩舟的情景。誦之則仿佛一女歌聲方餘音裊裊,眾少女已齊聲相和。“小姑貪戲採蓮遲(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實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則有戲劇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時藏深閨,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葉似乎隔開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盪開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貪玩戲水,流連忘返。“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掉)”。“晚來”承上句“採蓮遲”,“弄水”點上句“貪戲”。小姑弄水,大概是赤著雙腳打水吧,到了興頭上,採蓮船也給澆得水濕淋淋。

作品信息

名稱:《採蓮子·菡萏香連十頃陂》

年代:唐代

..

作者:皇甫松

體裁:詞

出處:全唐詩卷八百九十一[1]

作品原文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採蓮遲(年少)。

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1]

作品鑑賞

反映江南採蓮優美風俗的第一首詩,是漢樂府《漢南可採蓮》。後來梁武帝制《採蓮曲》,梁、陳、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輕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於江南,他的這組《採蓮子》,則是清水出芙蓉,充滿健康活潑的生活氣息。 《採蓮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帶有和聲。此組歌詞,若去掉和聲,則無異七言絕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採蓮的情景,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聲在內則不同,展現的是採蓮眾少女一唱眾和的情景,這是其第二境界。此詞和聲既傳,則應欣賞其作為有和聲之歌詞而不是無和聲之絕句的全幅境界。 兩詞的主角為同一位少女,兩詞迴環映照,實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連十頃破(舉棹)。”菡萏即荷花。採蓮是採蓮蓬,但此時不妨還有遲開的荷花,如此則意境更美,荷花與紅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連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頃連了起來,並把採蓮女曲曲引入荷塘深處,這樣寫法,有空靈之妙。句尾和聲“舉棹”,與現境相關,分明唱出眾少女打槳蕩舟的情景。誦之則仿佛一女歌聲方餘音裊裊,眾少女已齊聲相和。“小姑貪戲採蓮遲(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實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則有戲劇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時藏深閨,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葉似乎隔開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盪開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貪玩戲水,流連忘返。“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掉)”。“晚來”承上句“採蓮遲”,“弄水”點上句“貪戲”。小姑弄水,大概是赤著雙腳打水吧,到了興頭上,採蓮船也給澆得水濕淋淋。可是她的嬌憨之態還不止於此呢。“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小姑的無拘無束,憨態可掬,活脫脫就在眼前。句尾和聲一起,伴隨著眾少女的一片笑聲,那不消說了。[1]

作者簡介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詳。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工詩詞,尤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聲。《花間集》錄其詞十二首。[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