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帖

採菊帖

《採菊帖》為東晉王羲之所書草書尺牘,5行36字。大意是王羲之欲於朋友同去採菊。帖文書寫筆連意密,率意自然。

法帖資料

《採菊帖》拓片
【名稱】採菊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5行,36字
《採菊帖》入刻《淳化閣帖》、《大觀帖》、《絳帖》、《澄清堂帖》。

法帖釋文

釋文

不審復何以永日多少①。看未,九日當採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當晴不耳。倫等還,殊慰意②。

註解

①句中“永日”:長日,漫長的白天;謂消磨時日。②句中的“倫”為王劭,字敬倫。東晉丞相王導第五子,王羲之從弟

大意

清代石濤繪《採菊圖》
不知如何消磨漫長的時日。(閣下你)查看了沒有,初九那天可以去採菊花嗎?到時候我欲和你一同去,只是不知道是否天公作美,天會放晴。敬倫即將回來,甚是欣慰。

法帖賞析

《採菊帖》草書書寫速度甚為振迅,筆畫多顯飛白筆致。在率意自然的書寫中,第一行字形大小勻稱,無大的起伏,自第二行始,飛動之勢漸漸顯明,每行前四五字茂密,後二三字字形擴大且恣肆。第四行“但不知當晴”五字一氣呵成,線條隨草法左纏右繞,筆連意密,最是精彩之處。

法帖考釋

黃庭堅《山谷題跋》將《採菊帖》稱為《採藥帖》,是因為他將第二行“九日常採菊”之“菊”字釋為“藥”。對照《淳化閣帖》卷七、《大觀帖》卷七所刻《擇藥帖》,其中草書“藥”字與此帖草書“菊”字相異,因此應釋為“菊”字,黃庭堅誤。第一行“何以”之“以”字,王澍《淳化秘閣法帖考正》釋作“似”。帖文既言採菊,應寫於秋日菊花盛開時。帖文中“至日欲共行也”的“共”字多釋為“其”。

作者簡介

王羲之像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後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世稱王右軍。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於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法,後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鍾繇。博採眾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獨創妍美流便的新體。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為歷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後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