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花橋村

採花橋村

採花橋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東南部、茜洋溪邊的崇山峻岭間,海拔240米。共有366人口。對外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採花橋村

概況

採花橋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東南部、茜洋溪邊的崇山峻岭間,海拔240米。距鎮政府駐地和福安城關11公里和30公里。東監茜洋溪,西與溪南村接壤,南與茜洋村交界,北與坑口村山地

採花橋村採花橋村

毗鄰。溪坑公路(溪柄至坑口)貫穿村中,交通便利。 

 採花橋村所轄土地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村居面積0.1平方公里。所轄的採花橋、大墓蘭、白梅嶺、鐵爐坑、馬頭山、秤錘坑、柴山里等7個自然村分散於境內大山深谷間,有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設採花橋的岔門頭。全村現有92戶、366人,其中畲族人口313、占85.5%。耕地面積254畝,其中水田195畝、農地59畝;山地面積8095畝,其中有林地4568畝,2008年人均年收入2653元。

歷史

採花橋原叫采梅,因主村外有一座小石橋而得名。該村山巒起伏,梯田重疊,土壤貧瘠,常受早災為害。九十年代初修通溪坑公路,為建造馬頭山水庫而實行“造福工程”搬遷,使秤錘坑村民能在岔門頭重建家園。採花橋、白梅嶺村修通了機耕路基本實現了水、電、路、電話、有線電視的“五通”。

明清時期,採花橋屬福安縣儒鄉仁風裡二十五都一圖。民國30年屬福安縣第一區(賽岐)柏洋鄉茜洋保。1956年辦採花橋高級社。1961年成立採花橋大隊。1981年改稱採花橋大隊。1984年組建採花橋村民委員會。

採花橋村主姓鍾、雷、黃、王、賴、溫、吳等7姓。其中鍾姓人口最多,有120多人,鍾姓遷自福安前洋,聚居採花橋和白梅嶺村。雷姓從柏柱洋山坪村遷來,居住採花橋,人口90餘人。 

 土地革命時期,村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有11位革命者英勇犧牲。

基礎設施

採花橋村境內建有一座“馬頭山水庫”,由福安市力源水電公司投資經營。大壩在距採花橋村1.8公里的茜洋溪上,系混合式小型電站。大壩高41.5米,壩頂高程91.5米,長149.49米,為細骨科砼拱壩。正常蓄水位85米,總庫容968萬立方米,引水隧道長3305米,裝機容量1萬千瓦,年發電量3300萬千瓦時。於2007年2月蓄水發電。水漫坑口、允坦、溪邊村前,形成一個長4公里、寬300米的人工湖,山光水色頓成一處優美景觀,吸引大量遊人。 

 秤錘坑後門石嶺澗邊堅立一尊石頭,下面嵌有一個狀如秤錘的小洞,這便是該自然村名的由來。傳說原有一隻金秤錘被番人盜取去。採花橋山多田少,田地以種水稻為主,園地種茶和水果,有茶園100畝、果園60畝。外地務工經商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