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巂周聲里嚴關峙

概況

【作品名稱】採桑子·巂周聲里嚴關峙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採桑子

巂周聲里嚴關峙②,匹馬登登,亂踏黃塵。聽很郵簽⑧第幾程。 

行人莫話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④。天壽山⑥頭冷月橫。

注釋

①居庸關:關名,在北京昌平縣境,距北京50公里,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據傳秦修長城時,將一批庸徒(傭工)徙居於此,故得名“居庸”。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其左〔西牆)在金櫃山,右(東牆)在翠屏山上,南門上有“居庸關”三字,旁有小字“景泰二年歲次癸未(1451}仲秋吉旦立”。此地崇山峻岭,草木蔥籠,又地勢絕險,自古以來為北京西北之重要門戶。 

②巂周句:巂(guī)周,謂車輪轉一周。巂通“規”。《禮記·曲禮》上:“立視五巂。”注云:“巂猶規也。謂車輪之度。 嚴關,地勢險要之關口。此句是說在車聲隆隆中越過了山巒對峙,地勢險峻的雄關。

③郵簽:古代驛館夜間報時之器,即漏籌。杜甫《宿青草湖》:“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

④魚燈:魚形之燈。

⑤天壽山:北京昌平縣東北之天壽山。舊名東山,一名東作山。明永樂七年建山陵,改名天壽山,為明代皇陵(十三陵)所在地。

賞析

此篇上景下情的寫法,上片寫居庸關之險要嚴峻,征途僕僕風塵,鞍馬勞頓之情景。下片忽而轉入對“前朝事”的感懷抒慨。“風雨諸陵”以下用了“諸陵”、“魚燈”、“山頭冷月”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幅簫條冷落、淒清荒寂之景,其中含蘊了幾多歷史的沉思和幽怨,幾多對勝衰興亡的哀感。這種哀傷幽怨的情調,可以說是納蘭此類詞中共有的特色。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